本日老蒋给大家带来的是“3分钟带你认识中华树蟋”,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中华树蟋有若何的形态特色?

中华树蟋别号竹蛉、邯郸,属直翅目蟋蟀科鸣虫。
其外不雅观纤细细长,头小而翅宽,形似琵琶,也像蟋蟀,犹如一片碧绿的嫩竹叶。
体长20毫米旁边。
因生活在树上而得“树蟋”之名。

此鸣虫通体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色可随虫龄增长逐渐变黄,头后带有红褐色细纹,口器明显前伸。

秋天到鸣虫叫老蒋玩虫记之中华树蟋13分钟带你熟习中华树蟋

复翅长而扁平,呈半透明状态,像一层薄薄的翠纱。
其后翅发达,略伸出在前翅尾端。
有3对苗条的足,善行走,后肢强壮,能跳跃,也能飞行。
雌虫比雄虫肥胖而稍短,不能鸣叫,其产卵瓣平直,长度超过后足股节。

中华树蟋有若何的生活习气?

中华树蟋为我国的特有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和华南。
它喜好栖息在瓜豆等棚架植物及果园的草丛中和梧桐、泡桐、桑树、槐树上。
白天在枝叶上爬行觅食,很少跳跃,喜好在夜间鸣叫,叫声为“句、句、句、句……”很像蟋蟀的鸣声,但节奏较慢,且不来自地面,随意马虎分辨。

点击下方音频,聆听中华树蟋的动听鸣叫声

该昆虫1年发生2代,一样平常在6月尾、7月初发生第1代,9月上中旬发生第2代,约在6月尾即可开始听到它的鸣声,从此时起至10月间,野外都能听到它的鸣叫声。

中华树蟋鸣叫时两前翅直立,常常一边走一边鸣叫,因而听起来其鸣声飘忽不定,不随意马虎判断声音来自何处。
它看上去身体娇嫩纤弱,但鸣叫声却极其强劲有力,清脆而响亮。

此鸣虫以植物的鲜嫩花叶为食,也喜吃蚜虫。
繁殖时,雌虫常把卵产在植物的嫩枝内。

中华树蟋有哪几种?如何区分?

中华树蟋有两种:一种便是前面描述的这种鸣声如蟋蟀,在全体夏、秋两季都能听到鸣声的中华树蟋,鸣虫爱好者一样平常称它叫“蟀竹铃”。
另一种中华树蟋则是在7月尾8月初涌现,它栖息在泡桐、梧桐、洋槐等高大乔木的树头上,尚未创造生活在低矮灌木上的,更不用说那些高草和拉拉藤了。
它只发生在7~8月之间,且生活在高树上,鸣声也和蟋蟀竹铃截然不同,声如美妙悦耳的哨音,连续而不间断,十分好听。
鸣虫玩家美其名曰“银哨竹铃”。
由于它数量极少,捕捉困难,在野外的发生期也很短,因而十分宝贵。
在花鸟虫鱼市场上险些不可能有出售。

左图蟋蟀竹铃 右图银哨竹铃

银哨竹铃和蟋蟀竹铃在形状上险些十分相似,险些看不出有什么细微的差异。
老蒋曾多次比较,差异紧张在银哨竹铃身体较小巧,前翅较窄些,翅色绿中发白嫩色;而蟋蟀竹铃前翅较宽,翅沿较圆,光荣碧绿,朽迈后发黄,而银哨竹铃始终发嫩白色。

除了鸣声不同外,其余的不同是:将两种竹铃同时放在干净的玻璃瓶内,蟋蟀竹铃附着力较差,不能在瓶壁上爬行;而银哨竹铃附着力极强,能在瓶壁上自由爬行,高下自若。
这大概便是它能在高大的树木上生活的缘故。

这两种竹铃究竟是同一种树蟋蟀,只是由于发生时令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而鸣声发生变革,还是本来便是两种不同的树蟋蟀,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稽核和研究。

总之,银哨竹铃鸣声幽美独特,数量稀少,捕捉困难,因而它是鸣虫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珍稀鸣虫,其代价当十倍、数十倍于蟋蟀竹铃。

(注来源:本人2000年1月《鸣虫欣赏喂养300答》•南京:江苏科学技能出版社、2002年9月《时尚小宠物养赏大全》•南京:江苏科学技能出版社)

你有花鸟鱼虫方面的迷惑吗?欢迎留言,一起磋商。
如果你有高见,也恭候互换分享。
今日头条搜索“老蒋究了”,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想熏染更多精彩和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