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处是斗母宫南 “虎”字,草书,位于斗母宫南道路西侧,民国十四年(1925),古沛张正寰题写。此虎为象形笔墨,形状很象虎,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人称“上山虎”。
上山虎
第二处是中天门北登山道路东侧石壁上“虎”字,篆书,象形笔墨,类似虎字甲骨文、金文的写法,署名“吴大澂”,字形有大半人高。这位清末学者将“虎”字写成有四只腿和尾巴,翘尾蹲坐状,人称“跳跃虎”。
跳跃虎

跳跃虎有半人大小
第三处是中天门稍北道路东侧石壁上的“虎”字。这是人们常见的草书“一笔虎”,简练生动真切,人称“飞跃虎”。
飞跃虎
济南黑虎泉的题刻“黑虎泉”、“黑虎啸月”中的虎字,也是这种草书写法。
黑虎啸月
目前天下上绝大多数的笔墨都是拼音笔墨。许多表意笔墨如楔形笔墨,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唯有古老的中文表意汉字,长盛不衰,经久弥新。在联合国文件的各种笔墨版本中,常日中文版本是最薄的。
在泰山中天门至云步桥之间,斩云剑北路东,有一幅谜一样的石刻。初看形状像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有人称它为老鼠碑。
快意石刻
该石刻写有 “辛酉春三月”,“李和谦游山乐”。字形与中国传统的玉快意形状相似。草书“快意”二字连写在一起,也是这个样子。
听说,石刻题名人李和谦是泰山脚下泰安城里的一家餐馆店员,平时喜好书法,事情之余喜好用抹布在桌上写字,最常写的便是“如”字,韶光长了,书法水平渐涨。一天,李和谦登泰山时,经由石刻所在位置时,觉得景致如画、景象宜人、神清气爽,就挥笔在石壁上写下了这个众说纷纭又“迷”人的题字。
下面这幅题刻刻的什么字?真的不知道。
刻的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