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起源

这本书中我认为最有代价的部分便是梳理了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的诗词演化,对这一段文学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各个阶段的诗词特点进行了总结。
诗词起源于《诗经》与《楚辞》,两者虽然有先后,但是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后续发展也有所不同。
诗经的主体是四言诗,楚辞的主体则是“骚体”。
四言诗在汉代逐步衰落,五言诗自《古诗十九首》走向成熟。
另一方面,骚体则抒怀性逐步降落,向辞赋蜕变,变成了讲究富丽的文章体式。

诗词元素变革

诗词发展到了魏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魏晋之前诗歌是歌谣性子,表示公众年夜众化的感情,没有特意的个性。
魏晋之后,具有明确个人标志的文人诗成为主流,而且写诗也逐渐成为文人的基本素养,中国古代诗歌开始呈现丰富的变革。
到了正始年间,涌现了“正始诗歌”,出身背景是人们把个性自由作为主要的乃至根本的生存代价时,创造抑制的空想无所不在,导致了对社会征象、人生处境的深入思考。
阮籍等人在古诗中磋商其他的人生的解脱,终极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回答了这一问题。

诗的成熟

接下来,就来到了我们熟习的唐诗与宋词啦。
说是唐诗,实在诗的成熟起于南朝,在南朝对形式上的追求,进一步挖掘了汉语的特质,于是诗歌声律化、诗歌构造成型、诗歌诗体分解。
随后在唐诗一章中,作者详细解释了每种诗体的特色与常见写作方法,供应了除笔墨本身外,更深入一层鉴赏诗歌的角度。

走近古诗词成长进程骆玉明古诗词课

词的出身

隋唐期间,西域音乐传入中原,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燕乐”,与“清商乐”相对,但都是用于宴饮的音乐。
最早用七绝作为燕乐的歌词。
但是七绝写诗时没考虑音乐须要,存在不适应问题。
在中唐期间,开始涌现专门为特定燕乐填词的情形。
词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是晚唐的温庭筠,他开始大量写词,并且发挥了词的特色、分外表达方法、分外美感以是温庭筠被称为词祖。
晚唐之后,五代十国,在蜀与南唐两地,偏安一隅,词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宋朝,诗与词之间侧重内容不同。
宋朝文化更理性、更沉着、更重德行,诗中关于男女欢爱等内容大幅减少。
许多原来在诗领域中可以自由表达的情绪内容,不再被许可在诗中表达,于是转而在词中宣泄,因此“诗庄词媚”。
直到苏东坡的“豪放词”兴起,词的内容又有所增加。

本日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没有细讲详细的内容,我自己现在也在犹豫,细讲内容会不会对后续的阅读造成困扰,暂时从简吧。
整体来说,这本《骆玉明古诗词课》详述了中国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指出了除了笔墨本身美感之外从构造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的方法,给人启示。
其余,实在本书中对付所谓文化元典的谈论和一些哲学思想的总结我以为也非常棒。
推举阅读!

#读书##阅读##读书条记##分享我的今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