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李白的诗,有的豪迈旷达,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的朴实简洁,如“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普通犹如口语,如“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故意抱琴来”,但都统一在了“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清新美中。本文就让我们通过李白的《山中问答》,来详细看看古典诗歌中“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魅力。
《山中问答》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古绝句。所谓古绝句,即唐以前的绝句诗,格律比较自由。在这首诗中,李白紧张以一种独特的问答形式,抒发了自己隐居生活的悠然情趣。除了问答外,它还有阐述、描述、议论的形式。按理说要在短短二十八字中包含所有形式不是一件易事,但李白却做到了,并且还行云流水,流畅自然,也便是“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即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我微微笑不作答,心境清闲清闲。这里的“碧山”,也便是“白兆山”,在本日的湖北省安陆市内。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始,李白隐居白兆山桃花岩将近十年。显然这里李白的一个“问”起得突兀,但更引人把稳的却是“答”的迷离。
为什么李白要“笑而不答”呢?根据这首诗的另一个题目《山中答俗人》,我们可以得知问李白的人是“俗人”。既然是俗人,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就大可不必回答。当然,不是看不起俗人,而是想要和俗人说清楚隐居的缘故原由,且能让俗人明白,不是一件随意马虎的事。正如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说出来的,理解的人自然理解。
而李白隐居的缘故原由,结合他后来的业绩看,无外乎是为了营造一种荣誉,好得到某些人的推举,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仕途。也便是说,李白隐居不是避世,而是有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在等待那个请他出山的人。当然,李白也是喜好隐居这种清闲的生活状态的,不然也不会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了。以是只管起得突兀,答得迷离,却流畅自然。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即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又岂是人间能够比较。显然这两句诗是对李白隐居之地景致的描写,但从其余的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对俗人所问“何意栖碧山”的回答。“桃花流水”、“别有天地”,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那个世外桃源。
我们说世外桃源,它的景致之美自然不用说,更多的则是这里的安宁祥和,隐居个中的自由,这正是李白所神往的。至于“非人间”,李白并没有在这里解释人间若何?但我们结合历史史实,就可以知道当时现实的阴郁,即便踏入了仕途,也会不由自主,还会担心遭遇贬谪。因此李白为什么要“栖碧山”就很好理解了。
综不雅观李白的这首诗,无疑很朴素,通篇都是口语,却集问、答,阐述、描述、议论为一体,浑然天成,为我们表现出了李白隐居生活的悠然情趣。“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的自然清新,它的绝美意境,它的深邃意蕴,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了这首诗的魅力。虽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却令人惊叹。当然,如本文标题所说的这类诗有很多,你喜好哪一句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