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墨客李山甫有《上元怀古诗》一首——

南朝天子爱风骚,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役整顿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这首不怎么出名的唐诗赵匡胤朱元璋看了却都说好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上元、现在的南京市,李唐时称金陵,亦曾改名为上元。
金陵曾是三国吴、东晋、南朝的都城。

这首《上元怀古诗》正是李山甫抚今追昔,总结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短命政权的亡国教训有感而发。
古人辛辛劳苦九去世生平打拚下来的江山,却因后人的歌舞升平,把江山社稷拱手奉人。
远古的尧舜,用道德来统治,结果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秦代一味的用严刑峻罚,到头来却二世而亡。
本来是金陵怀古,偏偏有人认为是写于正月十五,实在是令人无语的很。

唐人写金陵怀古的佳构有许多,李山甫此诗并不是个中的佼佼者。

据史载,武夫开国的宋太祖见到此诗之后,也大为感慨。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兵戈不已、祸乱相寻的局势。
虽然他所首创的宋王朝是史上本钱最为低廉的政权,但他仍不肯望自己一手缔造的统治重蹈五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怪圈。
于是将李山甫的诗镌于碑上,置于宫中,儆示后世子孙。

可叹的是,北宋的覆亡正是由于赵匡胤的后来人忘却了祖训!
史上最具艺术家天赋的宋徽宗赵佶表面上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永惟继志之重,深念守文之艰。
”实则骄奢淫逸、竭天下以奉一人。

一个拥有天下上压倒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北宋帝国,在宋徽宗君臣的倒行逆施之下,在新兴的金王朝攻击之下,历时仅一年就覆亡。

不足为奇,据解释太祖朱元璋在看到这首诗后同样深有感触,传旨让人将其写于自己寝宫的屏风上,以便朝夕吟咏,提醒自己不忘节俭,力戒奢侈。

一首不有名的唐诗居然是两代帝王的备忘录,不可谓不奇。
但宋、明王朝仍难逃覆亡的命运,看来这备忘录的浸染也就有限的很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普通人家如此,一个王朝亦如此。
道理都懂,做起来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