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说《卖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也不必说《不雅观刈麦》当中“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这样的诗句了。

这样内心比较平淡的墨客一样平常都能够得到龟龄,白居易享年74岁,在唐代的那些墨客当中,确实是比较龟龄的。
而他龟龄的窍门,便是这种平淡的内心天下。
我们从他一首60岁所写的唐诗当中,也可以看得出他晚年生活的那种淡泊心境。

且看: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喷鼻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秋雨夜眠》,写于公元832年,当时的白居易61岁。
虽然时任河南尹,虽然身体的状况大不如以前,虽然好友元稹已经去世多年,但是此时的白居易,内心依然沉着如水。
即便是在一个秋雨秋夜之中,也能如此淡泊。

60岁白居易雨夜秋眠一首唐诗尽显心境寂静恬澹宛如彷佛识破人生

在这首古诗的一开篇,白居易就写出了秋夜当中自己的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深秋的夜晚寒意侵人,有一个老人清闲清闲。
我们看过很多在秋日的雨夜抒发情绪的古诗,但是能表达出如此平淡心境的其实不多。

更何况在此后的诗句当中,白居易写出“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吹灯拔蜡之后,白居易还在“雨声中”“睡美”。
年过花甲的年事,内心如此安逸,实在是一种福泽。

由于这样深秋的时令,寝室里的统统都显得清冷,以是“灰宿温瓶火,喷鼻香添暖被笼”,在“瓶”火灭了之后重新生火,能够“暖被笼”,这是一份惬意的生活,在本日恐怕很多人还达不到这样的舒适。

末了两句更是充满意见意义儿。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早上看到表面天已经放晴,但是却并不想起来。
由于这天气实在是有点寒冷,你看窗外的树叶都已经被霜打成红颜色的了。

这首唐诗所描写的场景和内容都非常大略,白居易雨夜秋眠,还带有几分独属于老人的油滑。
比较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白居易的古诗呈现出更多的平淡生活。

如此心境,宛如彷佛识破人生,也才可以让这个老人比李杜等人都多出了十几年的寿命。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