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的王国里,李白便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国王,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什么题材,都能信手拈来,七绝、五绝、古体,全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他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随性,乃至随意,全无成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简大略单的字句到了他手里,仿佛被施了邪术一样平常。

本日,我们来专门聊聊五绝。
五绝是近体诗里字数最少的,看似大略,但要写入迷韵,写出境界并不随意马虎,一欠妥心就沦为顺口溜,程式化,或者是笔墨游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有名的《静夜思》,短短二十个字,却包含了无限内容,有情有景,意在言之外。

李白的五绝简单随意至极读懂的人从不去模仿

从文本角度来说,这首诗大略至极,仿佛七岁小孩儿就能写,但为什么读起来那么真切动听呢?

午夜醒来,李白看到地上的月光,竟然疑惑是霜。
霜是野外才有的,一个“霜”字透露了李白的内心,有一种天地之大却茕然独立的孤寂感。

抬开始来,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给这凄清的夜色带来了一丝暖意,他不禁低下头,怀念起远在千里的故乡。

这首诗只是午夜梦回的一个小片段,却那么惆怅忧伤,没有经历过异域流落的人难以懂得个中况味。

一片青林之中,李白光着膀子,摇着白羽扇,是何等的惬意哦!
头巾也不戴了,就那么随意的挂在石壁上,头顶上松风袭来,别提多舒畅。

想象一下这副新奇的画面吧,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真想为他唱一首“撒欢的男人啊,你洒脱张扬”。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是最喜好山的,山彷佛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辛弃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放李白这里便是“我见青山多欢畅,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李白的诗里,提到的山不胜列举,还多为名山大川。
敬亭山本是一座无名小山,海拔不过300多米,但自从入了李白的诗后,就变得家喻户晓,现已成为4A级景区。

便是这么一座只有300多米海拔的山,在李白的诗里却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何等的巍峨挺立、气宇轩昂。

悄悄的看着这座山,李白是越看越喜好,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是否如我喜好你一样喜好我呢?看,多么自恋的李白,如此直接的告白,恐怕连敬亭山都要羞红了脸吧。

昨日登高罢,目前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宋期间,玄月旬日被称为小重阳。
前一天,李白已经登过一次山,喝过一次酒,采过一次菊花,写过一回诗。

第二天,李白又来了,再次举杯,心情已然大不同。
李白没有透露自己的心情半个字,只是问菊花:你为何如此命苦,要遭受两次重阳呢?

实在,李白是借菊花浇自己之块垒。
写作这首诗时,李白已到人生晚年,回顾大半生,凌云之志就像这菊花,被人采了一又一次,无情的戏弄,一个“苦”字道尽了心中悲惨。

《玄月旬日即事》是李白生命中最为沉痛的五绝,少年的多愁善感,青年的洒脱随意,中年的孤高自赏,在这一刻全化为了自伤自怜。

读李白的诗,如果只勾留在笔墨层面,你永久读不懂个中真味;同样的道理,学李白的诗,如果只勾留在笔墨层面,你也只能是画虎类犬。

由于,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艺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如果你的人格是庸俗的、灵魂是浑浊的,写出的诗也注定是呆板的、造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