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苔碧闭门时”和“阶下青苔与红树”比较相似,都是李商隐写孤独的佳句。可能受“雨中寥落月中愁”的影响,总觉李商隐笔下的青苔、红叶,都蒙上了一层灰色调,而显得暗淡、萧索。但即便如此,也掩蔽不了诗句本身的美感。
来看李商隐的《到秋》:
到 秋
作者:李商隐
扇风淅沥簟流落,
万里南云滞所思。
守到清秋还寂寞,
叶丹苔碧闭门时。
题曰“到秋”,读起来有点怪怪的,意思是秋日到了吗?秋到,不过是普通的物侯更迭,而言“到秋”则掺入了人情。联系下文推测,“到秋”应是“守到清秋”的省语。守到清秋,强调的不是“清秋”这个韶光节点,而指从长夏、夏乃至春,这一漫长的过程;也隐含人物满怀期待-失落望-怨嗟的生理变革进程。
首句“扇风淅沥簟流落”,暗示时令的流转。“扇”“簟”是夏天纳凉必不可少的两种物什,一旦扇风淅沥(摇扇生的风越来越小),簟流落(竹席离身,形容利用频率降落),则表明秋日到了。把稳,对首句的理解,诗词君与宋续连师长西席所谓“正由于现在已是夏天了,那么秋日不会远”存在不合,他认为“扇风淅沥簟流落”是“躺在光滑的竹席上扇着凉风”。
对这个秋日,李商隐该当是怀着美好期待的,由于他可能与朋友相约在秋日相聚,一起临风听蝉,登高赏月,饮酒赋诗……但同时,他还有一点担忧,担心相隔万里的朋侪不会如约而至。“万里南云滞所思”,次句即写对朋侪的浓浓思念。这里似从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化出,原句是说将自己的归思注入长江,江水由于墨客的浓愁都凝滞不畅了。同样,如果李商隐将自己对朋侪的深奥深厚思念置于“万里南云”之上,则云因沉重而结束不前。
三句一转,说“守到清秋还寂寞”,言自己守着这个约定,日复一日地等,一夜又一夜地盼,依旧没盼来朋侪,到深秋时还是寂寞的一人。如前所说,“守到清秋”的“到”字,还隐含了清秋以前的等待,不言愁而愁已见。“还”字,则表明这般的“寂寞”,他不止一次地尝到,当寂寞一次次地叠加,末了很可能会转化成怨嗟……
“叶丹苔碧闭门时”是对“清秋”的补充,而“闭门”的举动,一则突出无人来访的失落望生理,二则将上句的“寂寞”写足。
末了再比拟《端居》中的“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在写“愁”上,彷佛“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更高一着。
来源:“古诗词赏读”
作者:习古文化
编辑:景晨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其它欠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