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小学三年级下册穷年累月常识汇总及拓展

能不忆江南?

译文:

好,我对江南的俏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习。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谙(ān):熟习。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赛过分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

2.来自寓言故事的针言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拟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出自《庄子·秋水》: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落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此故事内容:战国时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殊幽美,于是不顾路途迢遥,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却了,末了只好爬着回去。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创新、独辟路子、择善而长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军队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伪装有本领,次货伪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去世,湣王立。
好逐一听之,处士逃。

此故事内容:战国期间,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好音乐,尤其喜好听吹竽,部下有300个长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好热闹,爱摆场面,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以是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好听合奏,以为有机可乘,是个赢利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冲动的,便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这往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报酬,心里极为得意。
实在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军队中,人家扭捏身体,他也扭捏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演奏得更投入。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硕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续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好听独奏。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以为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顿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便是假的,终极会因逃不过韶光的考验而被揭破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便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统统困难、挫折和磨练。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线人、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实在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粉饰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粉饰。

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此故事内容:春秋期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瞥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冒死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即是是见告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贰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伸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
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急速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众所周知

自相抵牾-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干事前后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此寓言故事内容:在战国期间,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毁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毁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近义词】扞格难入、漏洞百出、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自作掩饰、无懈可击

刻舟求剑-比喻去世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弗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此故事内容: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楚人一欠妥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彷佛胸有成竹,立时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暗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以是我要刻上一个暗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暗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以为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便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暗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纭大笑起来,说道:“船一贯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近义词】一成不变、维持原状、守株待兔

【反义词】借坡下驴、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多此一举-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得当,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敷,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此故事内容: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敬拜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足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
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
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赞许这样做。
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饮酒。
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
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
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其余一个人已经画好了。
那个人 立时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以是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开始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近义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

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出自《列子·天瑞》

此故事内容:杞国有个担忧天地崩塌坠落,身体没有地方寄托,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人。
又有为他的忧虑而担忧的人,因此去开导他,说:“天,堆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地方没有气体。
你伸展四肢,活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地)崩塌坠落呢?”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会发光的东西,纵然坠落下来,也不能对你造成侵害。
”那人又说:“那地崩塌了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堆积的土块罢了,充满了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踩踏(在上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崩塌呢?”(经由这个人一阐明)那个人肃清忧虑,非常愉快;开导他的人也肃清忧虑非常愉快。

【近义词】庸人自扰

【反义词】顺乎自然

井底之蛙-指井底的田鸡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此故事内容: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田鸡。
有一天,田鸡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田鸡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
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
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定悄悄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清闲,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 那海龟听了田鸡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全体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退却撤退了两步,把大海的环境见告田鸡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 井里的田鸡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见多识广

杯弓蛇影-原义是将映在羽觞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怖。

出自《晋书·乐广传》

此故事内容: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好结交朋友,并常常请朋友到家里饮酒谈天。
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来宾,大厅中觥筹交错,非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
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浩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后来,他这位朋友没有解释缘故原由就告辞离开了。
这让乐广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溘然不饮酒就走了呢?过了好几天,乐广一贯没有见到这位朋友。
乐广很惦记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
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
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饮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朋友才说出实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
我喝了几杯往后,溘然创造我的羽觞里有一条蛇,而且还逐步地蠕动。
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以为很恶心。
但你的盛情难却,以是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
回到家里往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畅,总以为肚子里有一条小蛇。
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预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羽觞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木鸡之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
”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真消逝了。
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愉快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
”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土崩瓦解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若无其事

3.针言

纸墨笔砚:笔墨纸砚

纸墨笔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期间。
在南唐时,“纸墨笔砚”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纸墨笔砚”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

雅人四好:琴棋字画

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琴棋字画这四项技艺节制得如何,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的标准。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由于其高洁的品性和清雅的风采,而被称之为“花中四君子”,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喜好,并常常用梅兰竹菊自喻以示自身清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品。
花中君子一样平常指的是兰花。
由于兰花素喷鼻香淡雅,虽不与群芳争艳,但有清香得意,就像一个真正的君子,故得此称。
它既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高尚,自古以来便是历代文人骚客宠爱的工具,正可谓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便是不雅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革。
「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兴废光荣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徵象;「态」是动态的灵巧呆滞的表现。
这便是对病人面孔、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不雅观察,以瞭解病人的「神」。
扁鹊很重视也很善於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问诊,便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环境,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古人诊法的根本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
《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切诊,便是脉诊和触诊。
脉诊便是切脉,节制脉象。
触诊,便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4.古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表明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深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成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5. 诚信

轻诺必寡信-轻易许下的诺言一定缺少信用。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译文: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短缺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大略,做起来一定有很多。

失落信不立-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
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

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小信成则大信立-小的诚信树立了,大的诚信才能树立。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弗成。

译文:在小事上能够讲求信用,在大事上就能够建立起信用,以是明智的领导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积累声誉。
如果赏罚不讲信用,禁令就无法实行了。

6.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详细情形,采纳灵巧的对付办法。

出自元·无名氏《大战邳彤》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获胜利。
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谓亲眼瞥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靠近年夜大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靠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

出自晋朝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7. 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东风景。
尽:指花凋落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探求。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