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享誉甚隆的墨客,盛唐期间著名墨客,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大墨客”,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二人共同首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因其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后人称为 “诗佛”。

王维的诗措辞空灵,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革,音韵响亮、和谐,既有音乐美,又有绘画美,因此苏轼曾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首创了唐代诗歌中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五言诗和山水诗都达到了唐代最高造诣。

使至塞上

文坛名家3王姓诗词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

2.王昌龄

唐代诗歌另一个主要流派——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在七绝领域,能和王昌龄一较高下的人不多,盛唐期间七绝共四百七十二首,个中王昌龄七十四首,险些占了六分之一,可见,王昌龄对七绝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

3.王勃

最令人惋惜的王姓墨客,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以五言诗见长,代表了初唐期间最高的唐诗造诣。
由于其英年早逝,以及初唐期间唐诗的发展不足成熟,所以为后世留下的诗歌数量不多,但个中不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样流传千古的作品,当然,他的一篇《滕王阁序》不知迷倒了天下多少人,若论文章华美与大气,《滕王阁序》是与《春江花月夜》齐名的唐诗顶峰之作。

《滕王阁序》(节选)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4。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专横狂,岂效穷途之哭!

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洗尽流调,究其才力。

4.王之涣

与王昌龄、高适、岑参并称为“四大边塞墨客”,他为后世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有名度无论在唐代还是在当代,都是极高的,相信不少人上小学前就会他的《登鹳雀楼》、《凉州词》这样经典的唐诗。
在唐代,他的地位究竟有多高,通过“旗亭画壁”的故事可以感想熏染一二。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次。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年夜方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

5.王安石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天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善于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蕴藉深奥深厚、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介甫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

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6.王翰

盛唐期间著名边塞墨客,与张九龄、张说、贺知章等人交好,杜甫曾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惊叹王翰。
虽然有名度比较前几位要逊色一些,流传于后世的诗作也仅14首,但其代表作《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也是传唱千古的佳作。
在当时,王翰的诗和文章都是十分著名的,可惜,其文和诗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以是在现在他的名气彷佛弱了些。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王湾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事情,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个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王士祯

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清初精彩墨客、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从前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
善于各体,尤工七绝。
好为条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喷鼻香祖条记》等。

康熙朝字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
近人称其书法为“墨客之书”。
博学好古,又能鉴别字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9.王粲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挟制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到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郁郁。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屈膝降服佩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相信,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
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
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个中造诣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顾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以上几位王姓代表墨客(词人),阅者朋友们最喜好谁的诗?或者您还理解一些没在本文中涌现的王姓墨客(词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