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落,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实在是在借景抒怀,前面两句描写了面前所见之景的热闹喧哗,借此来描述自己遗世独立、深奥深厚宁静的内心天下;接下来写人们都回到各自的家里,墨客也乘舟归去,写出墨客的分歧凡响,略带一点孤独;墨客紧接着写月光下鹿门的景致,墨客夜游鹿门,表现出一番新奇的隐逸情趣;末了写墨客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与世隔绝,同山花树林相伴,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的是孟浩然在傍晚时分散步所见的景致,悠悠古寺,钟声杳杳,由于已经这天暮时分以是人们都争相登上渡船,想要早一点回到温暖的家里,这一前一后,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宁静祥和与热闹鼓噪形成了光鲜比拟。由于这是墨客从察看犹豫者的角度看到的景象,以是也表现出了墨客阔别尘世纷杂的心境。
墨客不才一句和上一句是相承接的,村落庄里的人各自回家,墨客自己也独自返回远在深山的家里。墨客用别人踏上归程的描写引出自己的归程,可以说是对前一景象的详细补充。两条不一样的回家的路,表现出来的是两种不一样的心境,墨客是阔别尘世,其他人是在茫茫人海中沉浮,这里又是一个新的比拟,也是对墨客与世无争、淡泊宁静的情怀的衬托。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雾霭沉沉,山高林深,朦胧迷离,但是玉轮一照便显得清亮明丽,雾气都散去了,树林间的影子逐渐清晰起来,如果您有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就能够很随意马虎想象出这样的景象,墨客写的是入木三分,非常形象的。墨客在这样安静秀美的景致中乐不思蜀,就算是一个人走在蜿蜒波折的山路上也不以为怠倦和孤单,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昔日庞公隐居的地方。这种乐不思蜀的生活体验是无比美好的,这种隐逸的情趣也是十分别致的,可以说物我两忘,遗世独立啊。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一句当中的“幽人”实在一方面便是前一句当中的庞公,墨客对这位庞公是很敬仰的;另一方面也是墨客在自喻,由于他已经领悟了阔别尘世的的真谛,以是也是在效仿和致敬自己心中的前辈。小径悠悠,柴扉半掩,阔别鼓噪,以是墨客与山林岩石、飞禽走兽相伴,得意其乐,好不闲适悠然。
这首诗看起来清新素雅,平淡无奇,满是对尘世生活的躲避,实则表达了墨客对付隐居生活的感悟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情朴拙,也正是这份真实才更能打动人心。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墨客淡泊明志、高雅洒脱的情怀。墨客从日薄西山写到皓月当空,从江边寺庙写到深山茅屋,实际上便是从尘世鼓噪写到了淡然归隐,墨客的所见所感是那么沉着祥和,情绪是那么朴拙沉着,景致是那么让民气驰憧憬,动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墨客那种清新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些许孤寂无奈的情思。
参考资料: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81
2、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公民教诲出版社,2006:28-29
3、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诲出版社,20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