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时写的。墨客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奥妙地借景抒怀,表现出了一种凄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日有所诵二年级3单元第1期
山中
唐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讲解
王勃(650—676),初唐墨客。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墨客在蜀中山上看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域的悲思。古代墨客每每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王勃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
墨客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怀,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愿望巳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此诗所要抒写的,便是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感情。
紧接着,墨客牢牢捉住面前的环境和景致,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纯是写景,写他遇着晚秋的风吹起来了,把每一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这里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我们却强烈地感到,在这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上,渗透了墨客浓厚的感情。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墨客采取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大众号:晨起读诗(wacqdgs),听小斑马朗诵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