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最高结晶,1000年来惊艳天下;书法,是中国独占的艺术表达,从行楷隶,到篆书、草书,几千年来洋洋洒洒,无不令大师们仰慕,拜服。

汉字表意,有一种形状的自然之美,具有独特的方块性,便于羊毫书写。

诗歌具有韵律美,吟诗颂词的高低憨实之音乐美,朗朗动听,随处颂扬,诗书的结合,更让人神魂颠倒,如痴如狂。

满壁纵横千万字,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诗宋词养身,诗字画印合一。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书法与诗词的结合美不胜收

字画诗歌吟天地之美,而言不尽矣,诗词可以引发书法的创作灵感,反之书法也是造就诗词的意境升华。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才子,即是墨客也是书法家。

▲傅抱石《李白画像》局部

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名实在太大,粉饰住了他的书法造诣。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

及不雅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
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粉饰了。

▲李白《上阳台帖》欣赏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洒脱,用笔纵放自若,雄浑流畅,正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宋代的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秀士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

苏轼书法里还裹挟了其雄文大笔的气概,故其书法肉丰而骨劲,宽博而秀伟。
理学家朱熹说苏轼“笔力雄浑,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复可以形似较劲,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

由此可见字是要下工夫练的,但如果只知专一写字而不知读书,则只能成为书匠,而不能成为书法家。
也便是说,书法的“门槛”绝不仅仅是书法本身。

▲苏轼醉笔草书《念奴娇 赤壁怀古》局部欣赏

苏轼的书法里,包含了苏轼的诸多教化,学好苏轼书法,除了不雅观其诗字画论,走入他绝妙天下的艺术天下外,还要体味他充满乐不雅观精神的生活态度,充满担当的人生气派,充满真知灼见的人生聪慧。

唐诗洒脱、宋词精细、元曲活泼,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三座顶峰,唐诗宋词元曲向来并称。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墨客,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造诣最高。

在绘画上,他首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大众元人冠冕\公众;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大众赵体\"大众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大众楷书四大家\公众。

下面这首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作的散曲,不仅委婉幽美,且曲中有画,意境不输唐诗宋词:

【仙侣】后庭花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

戴荷叶归去休。

全篇写景,天然柔美,曲中有画;不着一丝情语,却仿佛情在景中,别有一番神韵!
历代诗家都对这首散曲评价很高,将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提并论。

赵孟頫生平都郁结于故国之思于归隐之志,其字画之中多有表示。
这首散曲同样蕴含他归隐山水的情意,全篇以水造境,画出清溪、芙蓉、暮鸥、扁舟、采菱女等等意象,将水乡景致风情于动静之间描述地灵秀清逸,仿佛一幅《水乡秋暝图》!

诗中虽不着一语抒怀,但归隐之心尽藏景中。
“乱云愁”之悸动,“风雨”之欲来,“归去休”之灵动自然,无不透露出作者内心对归隐山水的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