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公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2020年11月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嫦娥五号要从月球上采样回到地球。
如果这个过程得到圆满完成,中国的探月工程“绕、落、回”也将圆满完成。
那么,中国便实现了对月球从全面、局部、深入的探测,在科学理论、技能上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探月工程也为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做出了新的贡献。

图/ 公民日报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探月之旅。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文回忆中国的探月之旅

十年磨剑

开展月球探测不仅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同时还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苏两国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向月球进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能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于2004年正式开始以月球探测为出发点的深空探测活动。
这是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航天项目。

回顾我国的探月进程,在月球探测正式立项之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前期准备事情,可谓是“十年磨剑”。

图/ 《知识便是力量》杂志

三大战役

依据分步履行、不断超过的原则,无人探月工程须要进行“绕、落、回”这三大战役,全体工程估量在2020年前后完成。

第一步“绕”。
第一步为绕月探测,即在2004—2007年研制、发射绕月探测器。
这一阶段冲要破地月翱翔、远间隔测控和通信、绕月翱翔、月球遥测与剖析等技能,并建立了中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初步系统。

第二步“落”。
第二步为落月探测,即在2007—2013年研制和发射落月探测器。
这一阶段将紧张打破月球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能, 为往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供应月面的化学和物理参数。

第三步“回”。
第三步为采样返回探测, 即在2013—2020年研制和发射采样返回器到月球表面特定区域进行剖析采样, 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进行详细研究。

“绕”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太空,并于2007年11月20日传回所拍摄的第1幅月面图像。
这也成为我国航天奇迹继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之后, 第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造诣。

中国国家航天局于 2007 年 11 月 26 日正式公布的嫦娥一号传回的第1幅月面图像。
图/ 《知识便是力量》杂志

2008年7月1日, 嫦娥一号完成了全月球影像数据的获取。
2008年10月24日, 它实现了在轨1年寿命, 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受控撞击了月球丰富海区域, 成功完成硬着陆。

嫦娥二号原来是嫦娥一号的替补,由于嫦娥一号表现出色,以是就将嫦娥二号改作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能先导星。
它紧张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对新技能进行试验验证,对未来的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二是得到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探测数据,深化对月球的科学认知。

嫦娥二号上的发动机监视相机在近月制动时对月面成像 (距月球 100 千米) 。

图/ 《知识便是力量》杂志

2010年11月8日,我国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面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它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落”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命中间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这个着陆点被命名为“广寒宫”。
着陆器上还搭载着月球车—玉兔号,它们身上携带的相机拍下了彼此的身影,这样广寒宫、玉兔的神在月球上成为了现实。
嫦娥三号调查了着陆区与巡视区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布局、着陆区与巡区月表物质身分、月球内部构造以及可利用资源以及探测地球等离子体层以及开展月基光学天文不雅观测。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告嫦娥三号任务得到成功。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天下在月事情最长记录。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

图/ 《知识便是力量》杂志

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命中间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上岸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除了搭载“玉兔二号”月球车外,嫦娥四号的着陆器还有一个金属罐,里面是来自地球的土壤,在浇水之后,长出了月球上第一片植物的新苗,这也预示着是时候进入下一阶段“回”。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示意图)。

图/ 《知识便是力量》杂志

2020年6月28日1时0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结束第十玄月昼事情,进入月夜休眠。
截至第十玄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63.26米。

“回”

“回”是探月的末了阶段,也是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
它须要采集月球的土壤,再带回地球,如此繁芜的任务意味着嫦娥五号比较之前,机器的重量翻了一倍多,达到8.2吨,包含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也恰是以,嫦娥五号是在切向速率更高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而进入月球轨道后便是一步步惊险的接力。
嫦娥五号会分为两部分,个中的上升器和着陆器将在月球正面西北方风暴洋附近的吕姆克山软着陆,分别采集两米深处和表面的土壤。
接着,上升器带着土壤样本升空,与环抱月球的轨道器和返回器交卸样本。
之后,轨道器和返回器就会带着月球上这份准备了45亿年的信物重返地球。

图 / 公民日报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绕”到“回”,中国探月旅程已经走了16年,而嫦娥五号“回”的完成,也意味着不久之后,嫦娥将不再只带着机器,而是直接带着人与玉轮再次相逢。

来源:知识便是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

来源: 国家空间科学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