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这个被称为是“唐朝苏轼”,神一样平常存在的人物,两篇文又怎么能写尽呢?以是我打算写一个他的系列,希望喜好的持续关注。

这篇文,我想写一下刘禹锡的组诗《浪淘沙》。

这九首诗,是刘禹锡从洛阳到长安,从长安到巴蜀,从苏杭到安徽,末了又回到洛阳,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画了一个巨大的圈圈后写下的,可谓是记录下了他的每一帧生命见闻。

这一组诗,是刘禹锡的大总结,对我们理解一个真实的刘禹锡,非常主要,以是想全面理解刘禹锡的,很有必要看一下它们呢。

中国诗词大年夜会刘禹锡九首浪淘沙淘尽时光斑痕惊艳古今

下面我们就来一首一首的阅读,希望大家与我一起见证刘禹锡的人生进程。

浪淘沙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写黄河奔流,还借神话传说来写,可谓是奇思妙想。

第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非常的磅礴大气,后面一句“浪淘风簸自天涯”一陪衬,让人觉得更加的气势恢宏。

而下面一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刚好是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反,李白的是流下,刘禹锡的是直上云霄,是充满昂扬的斗志和向上的精神。

末了一句 “同到牵牛织女家”,落的非常好。
前面都是伟大,本想会气贯长虹,一发不可整顿。
但刘禹锡便是不按常理出招,所有的豪情到这里立时一勒一束,放到了“织女家”,让诗立马充满了一种迤逦浪漫的色彩。

以是,这也是这首诗历来被最为称道的缘故原由。

既然写了黄河,刘禹锡怎么忘却写一下家乡门口的洛河呢,以是第二首就写洛河了。

浪淘沙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肤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刘禹锡写发迹乡的水,完备是用白描手腕在写,春日桥边,碧流琼沙,陌上风疾,鸳鸯浪花,多么美的一副图。

这里只是客不雅观呈现,没有加入一点刘禹锡一向的强烈主不雅观。

我们可以看出,他写的是二心坎的温顺,大概所有的游子对故乡的想念都是这样的温顺吧。

作为一个隧道洛阳人,看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里也是觉得异样的美好,虽然超过千年,而洛水在我们所有洛阳人的心中,真的还是那种最初的样子。

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三首浪淘沙,这一首刘禹锡写的是汴京的汴水。

浪淘沙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我们仔细的读几遍这首诗后,我们会创造,刘禹锡写汴水,言语中依然带着温顺。

大概所有的中原之水都是同根同宗,刘禹锡与它们有割舍不掉的血脉渊源,以是在温顺洛水的时候,他顺便也把汴水也很是温顺了一把。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说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让人的思绪立马变得厚重久远。

我们连续往下看,到这第四首《浪淘沙》时,刘禹锡是又跑到了如今的湖北武汉,登过了黄鹤楼,遥望起了鹦鹉洲。

浪淘沙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这首诗,有人说是写闺怨。

青楼里的女子,看到“鹦鹉洲头浪飐沙”,思绪飘散,开始思念起自己的相好。
逐步又埋怨起来,说燕子都争着归巢呢,你这个挨千刀的,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

这样理解该当也没问题,但是我理解为,这是刘禹锡写他自己。

写他看到鹦鹉洲上浪飞沙,看到群燕归巢,想起了庸常碌碌之人,而自己独自复苏,不愿随波逐流,自己想的是,好男儿志在四方。

觉得只有这种理解,才比较符合刘禹锡呢,诸位又是怎么看呢?欢迎文后留言谈论。

我们接着看第五首,刘禹锡的脚步,又到了祖国四川的濯锦江。

浪淘沙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东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这濯锦江实在还有个名字,叫浣花溪,古代因浣洗锦缎而有名。

这首诗说的是,浣花溪两岸开满鲜花,东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河沙。
有个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去匹配天上的晚霞。

这写的是真美,花,水,东风,美女,锦缎,晚霞,这样的组合,瞅上一下,眼睛估计都会有身的吧?

我们再看《浪淘沙》第六首,这刘禹锡是到了哪里?诗里没有交代,但是根据他写的淘金女,很多人说,这该当是在四川夔州。

浪淘沙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诗是非常的浅近易懂,说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淘金女已经遍布在江边的拐弯处,在辛劳艰辛的劳作。
而美人的首饰,王侯的将印,都是从这河沙里淘出来的。

这首诗算是终于涉及到了点社会问题,不过王侯的鲜衣美食,庶民的食不果腹,这种抵牾从来也没有完备的办理,刘禹锡在这里不过便是感叹一下罢了,也有一种对这种不公的无奈之情。

来来来,我们连续读第七首《浪淘沙》。

浪淘沙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这地点很明确,是江苏的海门。
刘禹锡这是从中国西边的巴蜀腹地,一下子中国东边的苏杭。

这一首,还是白描,便是纯挚写海门的浪,气势也伟大。

尤其一个“触山回”,仿佛赫然面前了,又一个“似雪堆”,是不是衍生出了后来苏轼的“千堆雪”呢?

终于到了《浪淘沙》第八首了,这一首便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被冠军引用的那首,也可以说是刘禹锡生平的总结语。

浪淘沙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谗言犹如凶暴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怖,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就彷佛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那些沉沙,不正是经历过千淘万漉的辛劳,终极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黄金吗?

这一首诗,可以说是写出了刘禹锡一辈子的生理支撑,便是他对“终会成金”的坚持。
由于有着坚持,以是他从不消沉,从不用极,从欠妥协,一贯活成了人生榜样的样子。

浪淘沙 其九

流水淘沙不停息,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末了一首《浪淘沙》,该当是晚年刘禹锡回到洛阳后,追忆起往事写的。

这时候,他已经经历过人生的浮沉,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准备安度晚年。
想起曾经穿越大半个中国的风尘仆仆,他忍不住开始思考人生。

“流水淘沙不停息,前波未灭后波生。
”他的人生就像流水淘沙一样,从没有停息过,而且是前面的波涛还没落下,后面的波涛接着又涌起。

想起那曾经的“巴山楚水悲惨地”,再想想自己那“二十三年弃置身”,统统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对付生活的苦难,我们没办法躲避,对付那些委曲的过去,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缠,不如“回唱迎神三两声”,对生活“呵呵”一下吧!
这真是洒脱啊!

我们对待人生不就该当这样吗?人生容不得我们较劲,它须要的是我们对它各种安排的各种拥抱。

刘禹锡这九首《浪淘沙》可以说是首首好看,句句生辉,也与刘禹锡的人生交相照映。
他虽然随着生活起落浮浮沉沉,但究竟像大浪淘沙一样,淘去了人生的斑痕,惊艳了古今。

我们看到的他,始终有一个豁达乐不雅观的心,也可以说他是,历尽生活磨难但归来依旧是少年。
这种性情真的是让人敬服让人爱啊!

关于这样的人生,大概也只有宋朝的苏轼能比得上呢,以是很多人说他是“唐朝苏轼”,还真是恰切呢!

他们这样的文人,不但给我们呈现了至上的文学佳作,还给我们树立了,人活着最该当具有的样子!
真希望如今,也能出身这样的千古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