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注释

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六年级古诗词演习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浮云:飞舞的云。
《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共:同,与。

山霭(ǎi):山中的云气。
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晓月:拂晓的残月。
南朝宋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暂:短暂,溘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银河。

译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了望反更迷离。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取了什么手腕?表现了作者若何的情绪?

(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善,你赞许吗?请简要解释情由。

(3)石邑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特点的?

(4)这首诗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分别表达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案:

(1)用衬托(烘云托月)的手腕,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嵬峨的惊愕与赞颂之情。

(2)“飞”字好.描述了在寂静的拂晓中刚刚还看到的明月溘然飞到浓密的树中的情景,给宁静的氛围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光鲜的动感 .“隐”字好.描述了清晨晓月隐于树中的静寂画面,表示了旅人晓行的孤寂与艰辛.

(3)嵬峨。
是通过侧面陪衬的手腕来写的。
先用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来表现山之嵬峨,后用作者“望转迷”的感想熏染来陪衬山之嵬峨。

(4)前两句写石邑山高过浮云,令作者“望转迷”,表达了作者对嵬峨的石邑山的惊叹;后两句写作者晓行山中,通过宁静生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羁旅艰辛、孤独凄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