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喷鼻香添暖被笼。

一天一首古诗词  唐诗白居易秋雨夜眠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译文

仿佛一全体秋日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清闲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

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卧睡下;秋雨声中,睡梦很是美好。

把水瓶放在着过的火灰里,水也会热;把喷鼻香笼放在被子里,被子也会暖和。

秋日清晨,晴空万里,寒气却未消去,故而不想起床,又瞥见窗外的石阶上,落满了赤色的霜叶。

注释

三秋:指秋季。
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玄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安闲:安宁清闲,安宁清闲的样子。

宿(xiǔ):夜。

瓶:烤火用的烘瓶。

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阶:台阶。

赏析

这是唐代墨客白居易的一首秋眠诗。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用秋天景色写秋情,以萧瑟写淡泊,以无情写有情,以悲景写乐境,表示了墨客不同流俗的审美意趣,能于悲苦之中保持一份乐不雅观淡泊的心态。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首联是说,仿佛一全体秋日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清闲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
这是写“秋夜之凉冷”。

“凉冷”二字,言深秋之夜,风雨萧瑟,寒意袭人,给全诗抹上了一层深秋的底色。

“三秋夜”与“三秋叶”表达附近,指的是全体秋日的夜晚。
与唐代墨客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中“三秋”同等。
也便是说墨客这个秋日的夜晚,过得总是凉凉的,冷冷的。
这当中自然有景象的缘故原由,更主要的是墨客内心天下的一种真实写照。
当时,墨客已经六十多岁,任河南尹,好友散尽,体衰多病,以是多少有些孤寂生僻之感。

“安闲”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墨客面对凄清之秋,透露出的一丝淡泊与宁静。
虽然秋日总是令人悲哀,但在这样的秋雨之夜,彷佛也有一丝丝的暖意与安闲,这就为下文写秋夜之美,埋下了伏笔。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颔联是说,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卧睡下;秋雨声中,睡梦很是美好。
这是写“秋夜之睡美”。

一个“迟”字,一个“美”字,都表达了墨客“安闲”的心态,不慌不忙,安静恬淡,秋夜之美,正美在宁静、闲适。

“灰宿温瓶火,喷鼻香添暖被笼。
”颈联是说,把水瓶放在着过的火灰里,水也会热;把喷鼻香笼放在被子里,被子也会暖和。
这是写“秋夜之取暖和”。

“灰宿”二字,言“烘瓶里的燃料,一夜过去,已化为灰烬“,与上文“睡美”二字相呼应。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尾联是说,秋日清晨,晴空万里,寒气却未消去,故而不想起床,又瞥见窗外的石阶上,落满了赤色的霜叶。
这是写“墨客之心境”。

一个“寒”字,既交代了老翁“我”为何“未起”,还交代了“我”因年迈体弱,很怕寒冷,同时,“寒”字还蕴藉折射出墨客对政治上的心灰意

“霜叶满阶红”,言秋风秋雨加深了夜“寒”之意,昨日还是“霜叶红似仲春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扫落叶”,飘满了石阶。
墨客用反衬手腕,道出了大自然的冷漠无情。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心不在焉,任它“霜叶满阶红”,也解释墨客的心境又回到寂静淡泊上来了。

纵览全诗,措辞自然、朴实无华,一幅安谧的秋眠图跃然纸上,形象逼真,极富生活气息,是为秋眠诗中的名篇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