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永贞改造”失落败后,与柳宗元等八人一起被贬到阔别京城长安的八个州作司马,十年后被召回京城长安。

十年一别,朝廷中已经是换了一番的景象,刘禹锡、柳宗元平分开长安后刚刚出道的子弟们,如今在朝中大权在握,成为大红大紫的新贵,而投契倒把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则纷纭奔忙于新贵门下……

正巧,长安城内外,正是春暖花开,玄都不雅观里的千株桃树已经盛开,京城里的男男女女,车来车往,纷纭前往赏花,一派火爆的春日游。
此情此景,刘禹锡能没有诗词的萌动吗?于是,在立时吟诵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尘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刘禹锡两首桃花诗生平坎坷路。

玄都不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形容玄都不雅观看花的盛况,而本色在嘲讽那些热衷于奔忙朱门的小人,同时,也表露了对“尽是刘郎去后栽”的新贵们的唾弃。

此诗一出,流传极广,“新贵们”自然不放过刘禹锡,于是,刘禹锡再次被贬。

【二】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第一次被贬到朗州的刘禹锡34岁,元和九年回到长安,这一年44岁,这一次由于桃花诗,再次被贬之地比第一次的朗州更远,是荒蛮之地,播州,也便是本日的贵州遵义。

这个时候刘母80多岁了,是带上老母亲,还是把她放在一边?带上她千山万水的老人受得这样的折磨吗?如果不带上老人,播州和长安的千里之遥,此生可否能再见一壁?未可而知,此时,刘禹锡旁边难堪。

得知此事,柳宗元不顾自己身为罪臣,上书求情,要求朝廷将自己流放柳州和刘禹锡的播州对调,得到了当时的宰相裴度的同情,并向唐宪宗说情,结果,朝廷改派刘禹锡到广东的连州。

再次被贬的14年里,刘禹锡经历了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三个期间,苍海沧田,物是人非,朝廷的政治斗争依然残酷。

公元828年,经由14年的风雨飘摇、14年的苦苦等待,朝廷里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刘禹锡终于被召回长安。

14年前,玄都不雅观里,桃花盛开,满目春色,男男女女,车来车往,一片繁华景象,再次浮现在刘禹锡的脑海里。
回到长安的这一个春天,怎么不去看看玄都不雅观啊!
看看《再游玄都不雅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

这个时候,“百亩庭中半是苔”,不见“桃千树”,只有野菜花悄悄地开放,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种桃羽士”……

【三】刘郎的春天

“桃花净尽”,意味着当年的小人不再霸占高位,“种桃羽士归何处”意味着朝廷的靠山、执政者已经“灰飞烟灭”,邋遢奸佞小人,咎由自取,大唐王朝从此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国家从此迈向复兴的康庄大道。

繁华散尽,浮生如梦,刘郎转眼已花甲。

两首桃花诗,生平坎坷路,回顾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