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诗人。

携笔从戎建功立业豪情壮志的诗词老是让人满腔热血

赏析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弃文竞武,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墨客的艺术功力。
首先墨客捉住全体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诗人是若何弃文竞武的,他又是若何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起上行军的情形若何,……墨客一大要去不写其次,诗采纳了跳跃式的构造,从一个范例场景跳到另一个范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提高。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仇敌,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
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构造,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勇往直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叱咤风云的精神面貌。

李白《塞下曲》原文、译文、赏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时令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墨客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详细细致地进行客不雅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垂垂道出自己内心的感想熏染:“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墨客心绪的颠簸,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悲惨曲调呢!《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墨客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陪衬这种气氛的。
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感情稍作收敛,这就打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写的正是这种情形。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故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述士卒夜间防备的情形。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大家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年夜方复仇的故事,表现墨客甘心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年夜志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民气魄的艺术感召力。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赏析

岳飞此词,勉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传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冲动大方。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忧郁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志薄云霄,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猜想,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
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不雅观念。
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
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
金兵入据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敷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浮夸其辞。
“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
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个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年夜方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满腔忠愤,赤心碧血,倾出肺腑。
用文学家眼力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
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败北。
“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笔墨论是非,若以笔墨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巨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幽美,腔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派头;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相互推敲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凄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哀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楚之情,谓是凄凉感伤,彷佛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占,岂在多杀伤。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陲战斗生活的。
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大众塞\"大众为题。
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
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
巨大的战役灾害和包袱落到了公民的头上。
《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响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役给公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这组诗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捉住人物特色,着重生理刻划,构造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
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办理边陲问题的主见。
《杜诗详注》云:\公众为当时黩武而叹也。
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