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黛珂

唐代大墨客贺知章曾在晚年感慨:“惟有门前镜湖水,东风不改旧时波。
”时年八十有六,终于在历经官场奔波、人事消磨后,辞官归隐。
不久,阖然而逝。

由于家在镜湖之畔,去世后便长眠于此。
此后的381年中,名流竞出,像罗隐、朱庆余都是颇有名气的墨客。

而我之以是用381作为韶光段分割,是由于在宣和七年(1125),一位和老贺有着同样分量的墨客出生了。

宋朝爱国诗人人称小李白他和表妹的爱情成了传奇

说来也巧,这位老乡不仅和他一样都爱镜湖,而且同样活了八十六岁,都属于龟龄学者。
他不是别人,正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年代里少有的热血男儿——陆游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陆游晚年蜗居乡野,有学子慕名前来拜访,讯问取得造诣的方法。
他随口说道: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要说学习的方法,那真是如好朋友朱熹所提倡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实在,陆游从少年就喜好读书。
十二岁时文采斐然。
根据制度,恩荫入试。
由于诗写得好,有唐韵风味,人称“小李白”。

和大李白比起来,两人还真有相同之处。
李白二十五岁出川游荡,陆游说:“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
”李白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陆游呢?学剑四十年,能杀虎,擒贼王。
而两人有一共同特点,便是在科举中多次失落败。
李白是杀了人后留有案底,加上恃才傲物,户口缘故原由,不愿再考。
陆游却是屡屡遭到奸臣秦桧的阻挡。

秦桧这个人贪财贪权,贪恐怕去世,排斥异己,跋扈独断。
天子都得时时在靴子里揣把匕首,以防遭到不测。
这个人心狠手辣,卖国求荣,为了保全自己谋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直到本日和他的老婆还跪在栖霞岭下岳王墓旁的铁栏栅内。

他不仅对主见抗战的将军极尽诬陷之能事,对那些稍有一点儿国仇家恨的诗人也是绝不留情。
陆游这个才华堪称“小李白”的青年,自然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陆游持续三次考试,都由于秦桧这个恶魔的笼罩而发布闭幕。
一介诗人,由于在试卷中主见北伐、收复失落地,就被取消考试资格。

这在任何时候看来,都显得何其荒诞。
可是秦桧做到了。
因此他也成了天人众怒的目标,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在惊骇中去世去。

秦桧去世后,陆游重新规复了斗志。
逐日闻鸡起舞,读书破漏,练习飞白,游山赏水。
几年后,被朝廷付与宁德县主簿的职务。

从这点看来,宋高宗这个人还是明点道理的,知道底下人的才华。
陆游干了没多久,又到福州掌管刑狱。
陆游的祖父曾经便是做这个的,掩护正义、不厌其烦是这家人的秉性。

与孝宗的对话

逐一六二年,宋高宗势成骑虎,逊位给太子赵昚。
孝宗虽对长辈很孝顺,但该有的主见还是得有。
他的心中所想和高宗不同,是武断的主战派。
只不过碍于高宗的面子,不好明说。

这天,他把陆游叫来问:“如今家国不稳,卿以为应如何?”

陆游直截了当地说:“大宋的紧张任务是对金作战,收复失落地。
金人无信且巧诈,胜时急功冒进,想一口把我们吞掉。
败了又打着和谈的名义,实则是想借机喘息。
等到他们喘息好了,便又攻击我们。
当下之计,须谋而后动。

孝宗遂问如何谋,何时动?陆游说:“以大兵水师十之九据守江淮,掌握要塞,养精蓄锐,剩下的打游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待机遇成熟,便可直捣黄龙,收复北方。

宋孝宗心想,你小子这军道理念不错。
但是他不能明面表扬,而是转身思考另一件事,那便是如何与那些主和派周旋,说到底,便是与宋高宗分庭抗礼。

终极的结果是,孝宗没能压得过高宗,任用了秦桧一党的奸邪为相,接着把抗金名将张浚贬到福州。
张浚走在路上,感叹生前不能收复中原,去世后亦无颜葬于祖茔,失落落沮丧,病情加重,享年六十八岁。

而另一方面,那些奸佞之臣对陆游也投来了箭头。
陆游在多方势力的碾压中,于逐一六四年被贬为镇江通判。

铁马秋风大散关

逐一七二年,陆游夔州任满,为理解决生存问题,他给宰相虞允文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道:“我已经四十八岁了,但还穷得叮当响。
出门在外只带几件行李。
想要回家也弗成,由于回去后无法生活。
我假如一天没有俸禄,就实在想不出一点儿办法了。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我儿子已经三十岁,女儿也二十岁了,还未提婚嫁。
请您可怜可怜我,给我弄一官职,哪怕是做粗活,只要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就行。

陆游这信写得实在恳切,语气不比当年的韩愈差。
但凡有一点儿热心肠的人都一定会帮助,何况还是这位文韬武略、忠烈义勇的宰相。
虞宰相听了陆游的埋怨,当即联系四川宣抚使王炎,让他给陆游安排个差事。
王炎早早听说陆游的才名,招他为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法官,帮忙军事政务。

陆游见了王炎后方觉:这个人真了不起!
王炎坐着肩舆常常在大街上被拦下。
便问随从是怎么回事?下人据实回答:“是贫民叫冤,这种事见得多了,不必去理会。
”王炎呵斥道:“怎么能不理会呢?多了才来诉讼,我来处理一下,日后喊冤之人必定会少。
”于是该怎办还怎么办,公道耿介,政治豪强,一年之后大有改进。

在王炎的影响下,陆游随处奔驰,开始体验军旅生活,出入于军营哨所,荒原绝壁,纵然辛劳,却斗志昂扬。

一日,行至大散关,只见山路高险,巍峨耸天,宛若樊篱,陆游心中感慨:有如此江山,男儿定当抛洒热血,收复中原。
可是十二年后,却在《书愤》中留下了未曾预见的哀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雨骑驴入剑门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在途经剑门关时适逢春雨。
望着波折不平的前路和身后的波折巷子,陆游吟出一首: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赓续魂。

此身合是墨客未?小雨骑驴入剑门。

不甘心做墨客,那么这个男人想干什么呢?他渴望同越王勾践那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一雪前耻,而不愿做一位落寞惆怅的苦吟墨客。

陆游就任后,整天喊着:“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
”可惜却无人问津。
此后三年,他又持续调往多地,怀着一腔愤慨,白白蹉跎了岁月。

在成都时,他和杜甫一样开荒种田,植卉养草。
他常对儿子们说:“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难以读懂杜甫。
而我们现在的处境,比杜甫还是要好的,以是要保持振作。

他想在蜀地终老,读书练剑之余却心怀惆怅。
由于这个热血男儿仍放不下国仇家恨。
贰心中所系,唯“抗金”二字而已。
这与他的另一位好朋友辛弃疾是何其相似啊!

沈园非复旧池台

提及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那绝对称得上传奇。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比他小两岁。
她冰雪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两岁能诵词,三岁会作诗。
虽然才华不及表哥,但用那个评价谢道韫与张彤云的济尼的话说,已经算是闺阁之秀了。

唐婉本来跟随父亲四处飘荡,后来经由多年努力,终于找寻到了姑姑一家。
于是,小唐婉告别了那个大她四岁的赵士程,来到了陆游身边。

陆游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让这位表妹喜好地不得了。
日复一日,唐婉和陆游逐渐认识,他们一起入学堂读书,一起背诵古诗词,一起互换学习心得。

韶光一每天过去,在表妹唐婉的心里,陆家哥哥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所有人。
而陆哥哥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这个聪敏伶俐的妹妹。

看着兄妹俩这么好,也便是一层窗户纸的事。
于是,陆夫人以一朵祖传凤钗作为信物,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
绍兴十四年,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对着落日梅花写下《声声慢》时,陆游和唐婉这对佳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随着韶光推移,陆母对这个不劝丈夫读书上进、而整天领着他醉倒在温顺乡中的儿媳非常不满。
于是人们也就可以想象:如果当时黛玉嫁给宝玉,之后的结局该当如何了。

陆母对唐婉不满,开始只是表现在对她百般刁难,屡屡挑刺。
后来便仗着姑姑和婆婆的双重身份对她公开斥责,绝不留情。

一次家族敬拜,所有人就位后,陆母叫来了跪在一旁的唐婉,责问她为什么不按时给自己见礼。
唐婉向来落拓不羁,未曾想为这样一件事引发大火。
这时,陆母瞥见祠堂表面有两只公鸡在斗殴,便顺手把手中的茶杯扔出去,啐道:“你这个不下蛋的鸡,我养你也是白养!
”唐婉立于一旁,顿成泪人。

几天后,陆母到无量庵为陆游和唐婉卜卦,僧尼一番胡掐乱弹后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得此言,对唐婉的之前的好感完备损失,接着命儿子将其送走。

当灰色的马车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已经没有任何人把稳到他们。
陆游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在附近租个屋子将唐婉安顿下来。
等到母亲气消了,再把唐婉接回去。
可是纸究竟包不住火,陆母很快创造了,不仅大发雷霆,乃至还以去世相逼。

陆游无可奈何,只能将心爱的女人送走。
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爱情彻底迎来了悲剧。

唐婉后来意气消沉地嫁给了赵士程,而陆游也在母命之下再娶了王氏。
十年后,在绍兴的沈园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赵士程携着妻子前来嬉戏。
这时忽然远远地瞥见了一个熟习的身影。
她惊呆了!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一贯想要忘却的陆游。

赵士程设宴,唐婉端了一杯黄酒送给故人,两人相对而立,却无一句言语。
酒过三巡,唐婉含泪拜别。
陆游愁绪满怀,提笔在粉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赍恨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随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次嬉戏沈园,只是为了探求当初陆游走下的足迹。
却忽然瞥见了陆游题在墙上的诗句,顿时有感于心。
她执笔续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薄暮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苦处,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回到家后,唐婉悲上心头,失落声痛哭。
不久便喷鼻香消玉殒。

在唐婉去世后,陆游悲不能已,写下了不少的悼亡诗,个中最有名的,便是这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喷鼻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深爱梅花,常常在寺庙中对着梅花坐到半夜。
有时也对梅自酌。
朋侪说他是“梅痴”,有点像“梅妻鹤子”的林逋。
陆游说:“没错,我正是那个最痴情于梅花的人啊!

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高标卓然,阔别俗世,这便是陆游一贯追求的境界。
对付梅花,他常常突发奇想,并写诗自问: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这是他的气节、操守、格调。
而说到放翁二字,来自于嘉州任上。
当时朝中佞臣弹劾他“不拘礼法,饮酒颓放”,陆游因此罢官。
他愤懑之余呵呵一笑,干脆给自己取号“放翁”。
这是对主和派多么强硬的还击啊!

后来他又受命编修国史,朱熹说:“有如此能力的,也就只有放翁了。
”陆游不仅诗名满天下,更赢得了史学家的光彩。
这不是一样平常的文人担当得起的。

嘉泰三年,辛弃疾来访,两人再谈北伐之事,胸中热气未消。
几年后,南宋在于金的战役中再次迎来屈辱。
宰相韩侂胄的尸体被送往金营。
陆游心腹甚痛,深感国家之懦弱可欺。

嘉定二年冬天,八十六岁的陆游病重不起,临终前让儿子拿来纸笔,痛惜写道:

去世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生平写诗浩瀚,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仅存于世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

这是一段时期的落寞,也是一位英雄的悲歌。
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当真是发自肺腑、实至名归!

-作者-

孔尧。
笔名黛珂。
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
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