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便是《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歌大意:空阔的山林中不见一个人,却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太阳的余晖照进幽深的树林,在林间的青苔上落下斑驳的倒影。
鹿柴(通“寨”)是王维四十多岁后,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建造的别墅,从此他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与山为伴,与僧为友,王维的艺术灵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空山不见人”,墨客来到大山山谷里面,山林空阔,四处不雅观望,看不到一个人影。这第一句是对空寂环境的整体描写,也是墨客的第一不雅观感,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中国古代字画艺术讲究“留白”,王维同时也是画家,深谙其技巧。一个“空”字,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个“空”,只是墨客面前没有人影,心中没有了纷繁世俗杂物,但绝对不是写大山的不长草木的“空”,相反,结合后面的句子,可知大山林清幽深远,不仅有参天古木,也有杂草苔藓,乃至也有流泉飞瀑。这样的山林才是吸引墨客前来嬉戏的山林。
“但闻人语响”,写墨客的所闻。空谷中传来人说话的声音,这是侧面描写。空阔的山林中连人们说话的声音都能听见,更加表示了山林的无比空灵寂静。南朝王籍曾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王维本诗中以静衬动的艺术成绩远超王籍。其余,王维《鸟鸣涧》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属于此类境界。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写了傍晚山林的景致。承接前面的远景和听觉,墨客把目光收回到近处。傍晚时分,深山密林中投进斑驳的落日余晖,树林深处的阴郁和千万条夕阳的金光形成光鲜的比拟,加上树林千姿百态的影子又倒影在青苔上,显得色彩缤纷,形成一幅生动俏丽的林间晚照图。这幅图有远有近、有光有色、疏密有致、比拟强烈,充分表示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如果说前两句表现的是山林的“宁静”的话,后两句表现的便是山林的“柔美”。全诗不见一个“静”字,却写出了山谷无比的空寂宁静,堪称最“静”的一首唐诗,后世少有人能超越。
有趣的是,听说这首诗还能治病。北宋著名词人秦不雅观在《书辋川图后》中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他在汝南时精神不畅,患病不愈,朋友来探视,给他欣赏王维的《辋川集》画卷。秦不雅观看了后觉得身临其境,同时又诵读《鹿柴》等诗,久治不愈的病竟然不知不觉地好了。虽然这件事真假难辨,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