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画像
朱泚之乱后,卢纶得到咸宁王提拔出任元帅府判官,正式开启边塞生涯的剧本,结合在军营中的所见所闻及亲自经历,卢纶创作了这组边塞诗《和张仆射塞下曲》,《塞下曲•其三》正是个中经典之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月黑”即不见月光的黑夜,“单于”是匈奴首领的代称,指侵略边关的统帅。“将”即率领,“弓刀”指波折弧度大的军刀。
卢纶这首诗着重描述敌军狼狈溃退,大唐将士准备连忙追击的飒爽英姿,大战一触即发时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入夜洞洞的,夜晚的乌云遮挡了皓月。溘然,某个角落有群大雁惊叫着四散开来,越飞越高直到消逝在天涯。探马来报,原来被困在密林里的敌军首领,打算趁着月色暗沉寂静逃跑呢!
闻讯而来的将军整装待发自傲满满,正要率领一队轻骑兵前去追击,纷纭扬扬一场大雪突如其来,尚未出发的将士们低头一看,腰间军刀不知何时沾了厚厚的白雪。
诗的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极简的笔墨勾勒出深夜敌军溃败的场面殊为不易,毕竟黑夜里啥都看不清,“雁飞高”并非看到的,而是听到的,暗指仇敌正在偷偷摸摸行动。
是什么行动呢?答案随之而来:敌军首领想要借着夜色掩护偷跑,不战而逃,解释军心已然崩溃。站在大唐将士的视角,听闻敌军溃败一定是振奋的,脸上自然而然露出唾弃的神态,武断必胜的信念。
诗的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将这种成竹在胸的自傲展露无遗,仿佛敌军已经是瓮中之鳖,正待束手就擒,英雄豪迈的将军认为只要派一队轻骑兵就能顷刻拿下。
将士们正要集结出发,茫茫夜色中白雪飘飘洒洒,少焉间落满将士的军刀,将个中的寒芒隐瞒住了。不动声色,蓄势待发。
漆黑的深夜里,将士们究竟追上仇敌了吗?又发生了若何剧烈的战斗?卢纶的笔触戛然而止,勾起了读者无数的遐想,若隐若现,回味无穷。
有人说,这首诗是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定襄的生动写照,可卢纶整整比那个时期迟了100多年,如何能亲眼看到呢?
我是@晴空莽莽,闲来读诗,偶有所感,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