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词中描写了与朋侪同游共饮的愉快,也描写了夜晚的美好景致,同时也展现了英气干云的气概,然而,在词的末端,辛弃疾却流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英雄难以用事的无奈,读来让人嗟叹。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辛弃疾与石友夜游月波楼写下千古佳作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辨,来日且扶头!

上片从和朋侪同游写起,“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词人说,即便是好友良久没有到这里游赏过了,但是这里俏丽的风景,彷佛特意为好友保留着一样。
词人接着又说,“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是说登楼赏月,只要内心舒适、心情愉快就行了,又何去在乎夜已经深了呢?

开头这四句,虽然紧张是记事,但是也表现了词人的感情。
词人与朋侪同游,无疑是愉快的,现在夜虽然已深,两人仍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微醺的醉意,更让他们欣赏到了月波楼上的美景,“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明月皎皎,照在我们的肚量胸襟上,我们的心胸就像雪一样透明洁白、像百川奔流一样浩荡。
词人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情景交融在一起,很美。

上片末二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词人以极其夸年夜的豪迈精神,表现了自己与朋侪的年夜志壮志,杜甫曾写道:“饮如长鲸吸百川”,豪迈之人痛饮,恰如鲸吞百川,剑气纵横,充满了豪情。

下片重在抒怀,但仍旧以写景起笔,“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原野上月光浮动,夜色显得更加空旷渺远,统统景象都很清柔美丽。
这样俏丽的景象,即便是无酒,也该当醉了吧!
可是,词人的心情却并没有这样俏丽,酒后的失落落,更加强烈。

但,词人的忧闷,不是仕途的不顺,而是对祖国的忧伤,“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
南北尚未统一,这才是辛弃疾忧闷的地方,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词人悲哀祖国没有统一,又想到岁月匆匆,英雄易老,那种凄凉之情,就更加沉重了。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词人想到此处,心情更加悲惨了,气氛也从上片的雄迈豪壮一变而为悲惨了,实在词人说逐渐老去,不仅只有自己,还有朝中那些主战派的人士,他们老了,中原失落地何时才能收复?遥遥无期罢了!

词人满腔的愤恨和无可奈何,终极只化作凄凉地一声嗟叹,“此事费分辨,来日且扶头”,且去饮酒吧,这些事情说来说去也说不清楚!
作者明知第二天头疼会更深,但依然去喝,其悲惨低沉,与上片“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的豪迈,形成了何其光鲜的比拟!

辛弃疾的这首词,可谓一波三折,写景形象生动,抒怀真实动听,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和英雄老矣的悲鸣,末端以一种低沉凄凉的语气抒发感情,便更加让人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