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杜甫用他的热心肠,用他的生平贫寒却心怀天下苍生庶民的情怀,冲动了一代代的读书人。在他的诗歌当中,随处可见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述,随处可见对贫苦老百姓生活的同情,随处可见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
即便是他自己贫病交加,只能住在草堂;即便是他贫病交加,到了晚年乃至耳朵失落聪,一只胳膊失落去知觉;即便是他遭遇孩子由于饥饿而魂归西天的人间惨剧,他都没有放弃对诗歌的书写。
由于在他的诗篇当中,记录的不只是现实,还是历史;记录的不只是老百姓的命运,还有全体人类的命运;记录的不只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更有全体唐王朝的社会演进。
杜甫的诗作造诣,紧张集中在律诗方面。不管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杜甫都是卓然有成的。他的《登高》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他的《登岳阳楼》被誉为“唐人五律第一”。他对付律诗的创作不管是对仗,还是平仄格律,都有技巧的更新,为后世律诗的发展奠定了根本。
当然除此之外,他的绝句创作也都是很精彩的。比如本日我们所谈到的这首七绝古诗,每7个字便是一幅画,每一联都是千古绝对,从中也可以管窥杜甫的诗词艺术到了何种境界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古诗没有题目,由于文体是唐诗绝句,以是题目也便是大略的《绝句》。这首绝句之以是精彩,便是由于这里面的每一句7个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起笔就写出了春天俏丽的景致,统统富有活气,静中有动。诗中的“黄鹂”、“鸣翠柳”都是关注的环境的点,看重细节描写。
“一行白鹭上上苍”,第一句是细节描写,第二句则是直接开阔了墨客的视野,一下子扩展到天地之间。春天万物复苏,白鹭也是充满活力,排队飞行直插云霄,这不仅是一种自由清闲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窗含西岭千秋雪”,墨客坐在窗边遥望远方,看到远处山峰之上的洁白。春日的景象很是湿润,春日的阳光也很是残酷,万物复苏却还没有枝繁叶茂,以是墨客从窗边就能远眺到远方雪山,内心的情怀表达起来也就更有层次。
“门泊东吴万里船”,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意思是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但是个中所表达的乃是墨客虽然处江湖之远,在杜甫草堂,但是报国之志却一点也没有被消磨。门口的船预示着作者在等待着国家的召唤,渴望为国效力。
但是此时的杜甫已经到了老年,虽然还有报国之志,但是心力衰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副俏丽的图画,所有图画汇聚在一起,表达出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平淡,也心有不甘。
值得把稳的是,这首诗分为两联,每联都是对仗名句。第一联当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上苍”;第二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对“门”,“含”对“泊”,“千秋”对“万里”,“雪”对“船”,都是丝丝入扣,毫无马脚。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