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别号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野的黄河岸畔,该楼多因王之涣的这首诗而有名天下。
《凉州词•其一》
《凉州词·其一》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墨客通过描述自下而上,由远及近眺望到黄河远接白云的壮不雅观,以及近处高山衬托之下孤城的荒凉,陪衬了戍边将士们的孤苦与悲壮!
《凉州词•其二》
《凉州词·其二》原文: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次。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此诗源于唐玄宗不肯赐婚于突厥首领的故事。唐玄宗期间,突厥首领小杀来长安朝拜,做了玄宗的干儿子,并想娶公主为妻,玄宗只是厚赐了他,而禁绝许和亲,小杀只好失落望而归。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盛唐的强大,以及唐朝天子的神武。
《送别》
《送别》原文: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比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折柳送别”是一种古老的送别习俗。习俗的由来,有说是“柳”与“留”谐音;有说是人去他乡好比木之离土,插柳随地可活,寓意远行的人,到了异地后,能随遇而安。
《宴词》
《宴词》原文: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王之涣步入仕途,到冀州衡水履新,《宴词》写于这次饯行宴席之上,诗的主题是写离愁。
墨客以“溪浅”为由,奉劝送行之人不要去答理那些敦促开船的声音,这船上的离愁太盛太多,桃花溪水浅点的地方根本就载不动,这样丰富的遐想表达了墨客不忍离去的心情。
《九日送别》
《九日送别》原文: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当天古代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民间习俗。这天作者与朋侪在蓟州一庭院饮酒,因故人稀少、登高无处、且很快又要作别,各自流落,眼下的悲惨情景与喜庆节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萧瑟之感便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