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唐代孟郊一首歌咏母亲的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爱的普通而伟大,表现在很多的方面。
墨客独具匠心,选取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这一个极其平常而又足以表达母子之情的场面加以刻画。
开头两句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即线和衣。
这两件虽然是并列且相对独立的,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慈母”深爱即将远行的儿子,手中的线一定要缝制游子身上的衣服,把母爱一针一线地缝制在游子的衣衫之上,为诗情的逐步升华蓄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母亲的动作和心里。
母亲担心儿子在外边无人照顾,衣单身寒,以是要密密麻麻地缝,缝的结实,以免儿子有线绽衣穿之苦。
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通过这细致入微的动作流露出来。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还没有出门,母亲已经担心其长久不归,愿望其早日归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面四句是直叙母爱,而末了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
墨客以“寸草心”比喻儿子的一点孝心,以“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温暖,以小草不能报答春光照临的恩,来比喻儿子永久报不尽母恩。
以前的墨客多是用春草来比喻离情别恨,如“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墨客却用来比喻人间母子的朴拙情绪,从而这首诗跳出了墨客对慈母的戴德之情而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措辞朴实真切,比兴形象生动,亲切而纯洁的歌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宋朝刘辰翁评之为:“诗之尤不朽者。
”而清朝贺裳说:“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虽然他们是从儒家忠孝的不雅观点来批驳的,但也可见这首诗很随意马虎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普天下儿女亲切的遐想和深厚的思念,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以诗会友,以词交心,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喜好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