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鹧鸪天

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这7首诗词的慨叹诉说伤春悲秋到底何解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晏几道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另辟路子,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激情亲切讴歌了秋日的美好。

踏莎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喷鼻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悲惨?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斟酌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稼轩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缘故原由,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秋,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全体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墨客在极度困窘的情形下写成的。
萧瑟的秋江景致,引发了他出生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谢新恩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喷鼻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小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办法。

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一幅晚秋的凄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蝶恋花

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销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干瘪。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

原来引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喷鼻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此诗写秋日来临时墨客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便是一首“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