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野 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墨客隐居之地的清幽秋天景色,在散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平生,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紧张写景,描述了墨客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缘故原由,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安谧和安闲冲淡不了墨客的忧郁,他觉得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样平常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探求抚慰。墨客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由于仕途的不得志,觉得出息渺茫,以是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
1.点明韶光地点和事宜,并表现墨客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利用对偶手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宁静的景致描写中表现墨客身处浊世,出息无望,孤独烦闷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 黄 鹤 楼
[唐]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墨客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墨客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若何将神话传说与面远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墨客什么样的情绪?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面远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墨客对世事变化难以预见的感慨。以神话传提及笔,则增长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了望天涯,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涯白云的描述,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墨客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绪。
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浸染?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墨客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料,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默写考点
1.唐代墨客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墨客对付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墨客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03 使 至 塞 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阐述了墨客出使塞上的艰巨行程,描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墨客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哀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致中情绪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年夜方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若何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墨客去国离乡,感情总是繁芜万真个,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由于负有义务。大约墨客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派头。墨客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烦闷。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熬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以为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充分表示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末了,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光鲜,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直”“圆”二字的“熬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拢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不雅观察落日的视觉感想熏染。“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默写考点
1.《使至塞上》阐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取比拟手腕,点明韶光,表现墨客失落意感情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奥妙的把自己孤寂感情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墨客惆怅.烦闷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墨客由于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烦闷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墨客惆怅、烦闷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遐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述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真切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不雅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04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此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墨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和对故乡无限眷恋的朴拙感情。
2.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致,把稳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墨客心境的变革。
墨客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致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革。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阵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逝;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驰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跬步不离,竟至于消逝,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犹如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薄暮时的景象,云霞飘飞,犹如海市蜃楼一样平常变幻多姿。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候阔大,或景致灵动,景致幽美,正是作者喜悦爽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者远游异域、闯荡天下的愉快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末了一联则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默写考点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或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俏丽景象)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05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妖冶风光的描述,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好之情。
2.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细致真切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发达活气。
3.同是春天,早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景致,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钱塘湖春行》一诗环绕早春来写,描述了西湖妖冶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早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解释早莺尚少;“争暖树”解释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旭日的树木;“谁家新燕”解释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解释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解释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默写考点
1.捉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幽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捉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幽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乐不思蜀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述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表示西湖早春活气勃勃)利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墨客不雅观景的处所,写出早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06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描写墨客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墨客避开尘世的鼓噪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了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该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解释,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由于“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以是墨客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空隙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俏丽景致。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墨客以感触。墨客能够陶醉个中,是由于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融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举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比较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故意为之,毁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默写考点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墨客决意摆脱尘世的滋扰,过闲适宁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墨客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解释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中与“可融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响墨客陶渊明的生活志向,个中表现他悠游清闲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墨客摆脱尘世的滋扰,过闲适宁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境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想熏染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述傍晚时分山中俏丽景致的诗句是: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07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墨客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墨客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句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墨客却不雅观花落泪,闻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墨客忧国思家之情的深奥深厚。
3.诗作紧张利用了什么写作手腕?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故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怀,是借事抒怀(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条有理,构成了有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墨客的主不雅观意识和客不雅观景物领悟的详细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默写考点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悲惨、传达出墨客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墨客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利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役中人们共同感想熏染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墨客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墨客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首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悲惨,传达出墨客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闷而日益朽迈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墨客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08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歌用冶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述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变化多端的战役风云。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滚,险些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忧郁低沉。
3.结合本诗详细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
一样平常说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利用色彩冶艳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险些句句都有光鲜的色彩,如玄色、金色、胭脂色和紫色等,不仅光鲜,而且冶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墨客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殊长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动听,而不但是勾勒轮廓。
默写考点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兴旺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利用比喻,夸年夜手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环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起誓去世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遐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09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墨客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墨客对人道命运的深刻感悟,还弯曲地表现了墨客报国无门的忧郁。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弯曲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紧张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详细表现出来的?
墨客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蕴藉而新奇。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墨客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势,而因此“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役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默写考点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利用议论手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情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响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降服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浮夸东风的浸染,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意见,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遐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词记述了梦中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落望,表达了词人对空想境界的追求和神往。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乃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3.如何理解词的末了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反响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落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以是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瑶池,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阔别尘世的地方去。
默写考点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楚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由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抱负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非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空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迢遥而光阴易逝来比喻空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楚感想熏染。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不雅观地寻求幸福的空想与欲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利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喷鼻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鉴赏品析
1.从全诗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有什么浸染?
卒章显志,点名诗旨;升华情绪,令人回味。
2.体味这首诗的写作手腕。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蕴藉之妙。
默写考点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喷鼻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2 龟虽寿
[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
1.诗的开篇写“神龟”“腾蛇”有什么浸染?
墨客以“神龟”“腾蛇”为喻,解释世上统统事物有生必有去世,有盛必有衰的客不雅观规律。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这两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发奋图强的豪迈气概,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以及统一天下的抱负和年夜志。现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大,却肚量胸襟大志,意欲有所作为,因而能够激起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共鸣。
默写考点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利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表示墨客年夜方冲动大方,壮怀激烈的情绪(用比喻的手腕表达墨客年迈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墨客虽近晚年,仍旧老当益壮,年夜志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不雅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不雅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备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3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鉴赏品析
1.诗作颔联连用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
第一个“一何”突出了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浑挺立。
2.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却是“赠从弟”,有何用意?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赞赏松柏特立风中而不倒,历经寒冷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墨客刚毅自守的品质,也有对堂弟的劝勉之意。
默写考点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剧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特立风中而不倒,经寒冷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刚毅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5.《赠从弟》中赞颂松柏经寒冷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刚毅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4 梁甫行
[三国魏]曹植
八方互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托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冷落,狐兔翔我宇。
鉴赏品析
1.诗作紧张利用了什么表现手腕?表达了墨客的情绪?
诗歌紧张利用了白描的手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公民的穷苦生活,反响了边海屯子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墨客对下层公民的深切同情。
2.“柴门何冷落,狐兔翔我宇。”这两句在是各种有什么浸染?
这两句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公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的恐怖与凄楚,承接前文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
默写考点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公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互异气,千里殊风雨。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公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公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民,托身于草野。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公民衣不遮体、粗俗艰巨的生活办法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怖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冷落,狐兔翔我宇。
15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鉴赏品析
1.这首词的高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该句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蕴藉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默写考点
1.晏殊的《浣溪沙》中,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解释时令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不雅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比拟,下片构成“来”“去”比拟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
7.表现墨客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8.光阴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常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16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模糊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荡漾,惊起沙禽掠岸飞。
鉴赏品析
1.这首词上阕涌现了哪些意象?描述了一幅若何的图景?
涌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述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词的下阕紧张利用了哪种表现手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荡漾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宁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默写考点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述西湖清丽、宁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模糊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沉着,为这一趟清闲之旅平添了一个愉快点的句子是:微动荡漾,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17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鉴赏品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若何的感情?
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欲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规复的愤慨和抗议。
2.赏析词的下阕。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戳穿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生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末了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役前哨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默写考点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绪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顾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规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欲望,同时也是对朝廷偷安夙夜迟早,不图规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8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品析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船行速率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错愕失落措的情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若何的感情?
这首小词仅用三十余字就讲述了一个如此弯曲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畅的旋律,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默写考点
1.《如梦令》中景致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远足地点、韶光及由于景致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朝阳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风凉宁静,暗香扑鼻的觉得,墨客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太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