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问道有逍遥。比来心绪烦杂,对人生产生了些许困惑。于是乎,专门去网络了一些玄门、道家经书参阅,特殊是诵读《逍遥游》、《玉皇经》,觉得古人思想浩瀚,天马行空。各行各业、各家各派,人之生平,总要有些追求,自由也好,崇奉也罢,或是人生的圆满,或者精神的升华,同是修道者,天下不相同。
逍遥清闲心间。春秋期间,诸子学派论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如老子学派、庄子学派等都在那个时候成型。到了汉代,《论六家要旨》等书本开始提出道家的观点,并把《老子》《庄子》等书本作为道家的紧张思想之源,便是老庄学说。《庄子》的核心思想就表示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被后人称为南华真人。后人修道,《逍遥游》也是最主要的参考书目之一。
修道者神往自由清闲。修行成的人,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自由畅快的翱翔在太空里,那是多么的惬意,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天地之大,任你遨游,是不是很舒畅,这便是道家的道之所在,顺应自然,在自然中舒心生活。道家从未有毁坏秩序的内容,在《逍遥游》中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这不便是最大的自由吗?当然,庄子也说了,这自由的根本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秉承天地之正,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而自由的最高境界是至人,至人具备了无名、无功、无己的最优品质。以是说,修道者,修的是自身,强调的自我的品行、心境等等。
道家无等级之分,修道之人都是平等的。对付道家来说,“道”是天下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从《玉皇经》来看,各方神仙有品阶有高低,各司其责,尊贵不同,犹如人间封建社会中的统治体系,或许是这个缘故原由,以是古人才会产生“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叹吧!
《玉皇经》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是玄门斋醮及日常作业必诵经文之一,成文韶光不详,有说是晋朝,也有说是唐宋期间成文。全经共三卷,经书中的“玉皇”便是我们熟知的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在玄门体系中,玉皇是天地的主宰,妙相庄严,法身无上,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是玄门的基本崇奉和最高崇奉“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天子,权力无边,统领万圣,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圣、人间、地府的统统事。
《玉皇经》更多是元始天尊演说玉皇修道登仙故事,及诵念玉帝经咒之功德果报。原始天尊是谁?那是玄门中三大至高尊神之一,天尊演说之时,十方神仙都争相到清微天去听道,经书中说,能前往的神仙一个个都很持重,“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玄龙,十绝羽盖”,是不是很震荡?一起上呢,还要“灵妃散花,金童扬烟”,仪式感十足。而作为天地主宰的玉皇在知道天尊讲道后,随即“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无极梵刹,统统境界,皆大震撼。十方无极,统统天下,俱同琉璃玻璃,无有隔碍”,相称于说,玉皇用神通一下子就把天尊讲道的事情传达到十方无极天下了,看看当今科学探索,宇宙浩渺,千亿光年的宇宙,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怎么都去不了,但是玉皇一个神通就能全部关照到位,这就更突显爱崇和法力无边。
《玉皇经》见告众人修道后会得到若何的果报。修炼经书有成者,如果是天人,那就会“五衰四相,永得除灭,转增天福”,这也是小说中“天人五衰”的由来之一;如果是一样平常的人,不分“王臣兆庶”,都能延年益寿;如果是魔,就能安然停息;如果是地狱耐劳人,就能分开地狱的苦;饿鬼还能得饱满而解脱,生畜还能得聪慧。
怎么修习《玉皇经》呢?最紧张的修炼放手便是逐日诵读,这也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修炼者要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去做,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帮助道力。《玉皇经》也是劝人向善的经文,一样平常人可以理解就行了。个人以为《玉皇经》更适宜崇奉玄门的人修炼,是否崇奉玄门是看个人的思想,这不应该强求。
修道者,那也有家有国。修行也是修心,还是得任务为先,哪怕逍遥清闲,也不能忘了须要上赡父母,下育子女,家国天下,安定有序了,我们才能得到自由畅快的环境。否则,那只能归隐深山老林,那是小道吧!
名利权力也不过人生之浮云,只愿得来逍遥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