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于中华古典文学的残酷长河中掬几朵浪花,希望能伴随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踏浪前行。
01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少读书时该当勤奋,年永劫读书已晚,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这首诗措辞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被广为传诵。
02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要想理解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并以击石动怒这个大略的比喻来解释学习的主要性。万事都须要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创造。青春很快会过去,应抓紧韶光学习,切莫白白摧残浪费蹂躏光阴。全诗词句恳切,朴实自然,比喻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03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此诗前两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要爱惜韶光,刻苦学习;后两句则蕴藉而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想熏染。全诗措辞明白易懂,形象光鲜生动。
04
劝学诗
宋·赵恒
巨室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此诗以其精简的措辞和清晰的逻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远而富有启迪性的道理:读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也是通往成功和知足的桥梁。鼓励我们器重知识,追求聪慧,用读书来丰富精神天下,实现人生代价。
05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民气如良苗,得养乃繁殖。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线人失落精爽。
此诗以良苗为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民气与知识的密切关系,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付个人发展的主要性,忠言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始终如一。
06
不雅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以形象的比喻,将书比作那“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在塘中“徘徊”,展现出书籍所蕴含的丰富与广阔。见告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就犹如池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保持清澈。
07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强调做学问要全力以赴,始终如一,并且不能仅知足于书本知识,还需亲自实践。
08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中借园中葵的发达成长与凋零,以及江河东去不复回,劝诫人们珍惜光阴,努力进取。希望这些古诗词能给您带来启迪和感悟!
09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夙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中,“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朴实之语道出即便身着粗陋衣裳,只要胸藏诗书,自能展露高雅气质。全诗措辞朴实,情绪朴拙,既反响了董传的生活境遇,又给予了他鼓励与期望,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10
孙权劝学
宋·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阅读,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奉劝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上进的故事,赞赏了孙权、吕蒙负责学习的精神,也告诫了人们学习的主要性。
11
劝学(节选)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德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坚持不懈,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存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存心躁也。
《劝学》是一篇议论文,为《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表示了荀子的教诲思想。
12
劝学文
宋·柳永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出父母对子女教诲的重视,以及子女学习态度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文中以简练的措辞阐述了教诲的主要性,强调教诲、严谨、勤奋和成功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生动的例子解释勤奋学习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这些劝学古诗文,或劝诫珍惜光阴,或描述攻读之勤,或阐述知行关系,皆以精妙之笔、深邃之思,勉励后学之士雕琢奋进,在求知之路上勇攀高峰,实乃古典文学宝库中残酷夺目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