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逐步融入清明节之中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在中国古代
寒食节是个很主要的节日
资料图:老北京叫卖艺人吆喝“寒食十三绝”。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从韶光上来看
它在阴历冬至后105日
亦称 “百五节”等
听说它的由来
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习俗
早春时景象较为干燥
每每随意马虎引发失火
古人此时要举行敬拜活动
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
即是“禁火”
在此之后
人们重新钻燧取出新火
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出发点
称作“改火”或“请新火”
在这段无火的韶光里
人们须要准备足够的熟食
以冷食度日
即为“寒食”
以是叫“寒食节”
制图:张舰元
在其余一个故事中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在饮食习俗方面
寒食节食品包括寒食粥
寒食面等等
有的地方习气吃凉粉
凉面、凉糕之类
或者可以“蒸寒燕”
用面粉捏成精细的飞燕
鸣禽及走兽、瓜果等
蒸熟后着色
也作为礼品送人
不仅如此
寒食节期间有插柳
踏青、咏诗等多种习俗
丰富了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花开千树雪
清明火出万家烟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寒食节的很多习俗
逐步融入清明节之中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