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还是来自于王力师长西席的《汉语诗律学》中,关于繁芜句的部分。
王力将诗句分为三类:

没有谓语的叫做不完备句,只有一个谓语的叫做大略句,两个或以上谓语的叫繁芜句。

一、句子形式包含句子形式的113构造

C←V-nVN

这种句式有个特殊有名的诗句,出自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五言近体诗中两种113句式句子形式中又包含句子形式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颔联,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C,代表颜色,绿、红。

反向的箭头←,表示倒装。
正常的语序该当是:风折笋,笋垂绿,雨肥梅,梅绽红。

不考虑倒装的问题,C←V-nVN,这个句式是句子形式,c,绿,主语,v,垂,谓语,后面是宾语:风折笋。

而“风折笋”,自己也是句子形式:风,主;折,谓;笋,宾。

以是说,这个句式,是“句子形式包含句子形式”。

其余,这个句式实在也可以写作:C-V-nVN,把←换成-,这便是正常语序的主谓宾(宾语是宾语从句) 。

但是不要和NV-NVN稠浊: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主谓+主谓宾的构造,并不是主谓宾(宾语从句)。

二、句子形式包含谓语形式的113构造

1、N-V-vnN

这也是句子形式,N,主语,V,谓语,后3字是宾语(谓语形式,动宾构造)。

例如:月-明-垂地露,云-逐-渡溪风。
月儿照亮了地上的露水,云彩追逐着过溪的风。
整句是主谓宾完全的句子形式,个中后3字是谓语形式,即动宾构造:垂地露、渡溪风。

出自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图画野殿空。

月-明-垂地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三、句子形式包含谓语形式,倒装

n-F←vnN

这个句式和上个句式“N-V-vnN”,只有第2字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差别。
由于都是做谓语,实在可以看做同一个句式。

其余,这种句式,可以倒装,也可以不倒装。
纵然倒装句,也不是说句式倒装,而是这种句式可以用于倒装而已。
古诗的很多句式都是如此,同一个形式(句式),由于主谓宾的变革,在内容理解上,就会有不同。

例如: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

上面说过,n-F←vnN,和“N-V-vnN”实在一样,都是主谓宾构造完全的句子形式,只不过,谓语用了形容词而已:多,足。

夜,主语,足,谓语,沾沙雨,宾语。
沾沙雨3字,本身是谓语形式(动宾构造)。

以是,也是句子形式包含谓语形式。
只不过,从内容上看,杜甫用了倒装的方法。

正常的语序该当是:沾沙雨-足-夜,逆水风-多-春。
逆水之风常常涌如今春天,沾沙之雨,整夜下个一直。
这样看的话,主语是沾沙雨、逆水风,谓语是足、多,宾语是夜、春。

出自杜甫的五律《老病》: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

药残异日裹,花发去年丛。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

合分双赐笔,犹作一秋蓬。

结束语

本日说的三种句式,都是主谓宾构造,无非个别词语的词性不同而已。
其余,宾语,有主谓宾构造和动宾构造。

至于是否倒装,则与句式无关。
同样一个句式,是否倒装,要看内容的变革。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诗中,几种221句式的繁芜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