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不同于李白。诗仙是天生的神仙,永久洒脱绝尘,不落世间,而苏轼,有仙气,却更接地气,他间隔“人”更近,以是,每当我得意时,我会读李白,跟他一起平步青云,当我失落意时,我就会读苏轼,他能给我力量。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小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词前有引言:“元丰七年十仲春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元丰七年三月,苏轼的贬官生涯迎来了一丝转机——被贬黄州四年有余,终于被任命为汝州团练副使。这虽然算不得什么官,但总是一个好的旗子暗记。
苏轼当然很愉快了,从黄州到汝州一起上,他顺道游历了庐山、看望了弟弟苏辙、拜访了被罢相的王安石,在跟老王相谈酬唱之中,两人定下了携手归隐之约。
同年年末,苏轼就上书朝廷,要求罢职,情由是要回家休养。
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人生起伏、高潮与低谷,在被贬这些年月中,苏轼已经识破了,使他能够从容面对统统,回归豁亮清明的人生态度,追求闲适文雅的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细细品读,方得其真味。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使女。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前同样有引言一篇: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熏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由于缀词云。”
我真是太爱这句“此处安心是吾乡”了,也爱柔奴姑娘。
苏轼身陷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与他相好的朋友们,也多受牵连,王巩便是个中之一,他被贬岭南瘴疠之地。序中柔奴,也是题中寓娘,他是王巩的歌姬,连妾都算不上,却对王巩不离不弃,毅然随行。
后王巩北归,与苏轼共饮,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了她岭南的生活,她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地位卑下的歌姬柔奴,竟能说出这样一番富有人生哲理的话,淡定从容,纵然被贬到九去世生平的岭南,也能安之若素。
柔奴是这样,苏轼也是这样,想必苏轼听到这句话,定会起知音之感吧,以是才会写下这首词。
他是苏轼,与月白风清为伴,在山水之间,探寻到人生的真谛,乐不雅观与豁达,取之无禁,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