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工具:张迈曾,男,1954年11月生,河北沧县人,时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布告
潘季,男,1934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布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史维祥,男,1928年1月生,江苏溧阳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苏翔,男,1988年9月生,江苏宜兴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团委布告。
韩豫,男,1993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机器工程学院硕7004班研究生。
于嘉宁,女,2000年3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法复81班学生,时任交大讲授团团长。

采访组:石新明 毕晓楠 刘昱含 赖函 宁梦瑶

采访日期:2021年4月22日

采访地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连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习近平与大年夜学生同伙们

采访组:张迈曾布告,您好!
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布告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稽核。
您当时陪同总布告参不雅观了交大西迁博物馆,请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迈曾:当天下午,我和王树国校长在西迁博物馆门口期待习总布告的到来。
总布告乘坐的汽车缓缓停下后,我们疾步上前,愉快地说:“总布告好,终于把您盼来了!
感谢您来西安交大察看辅导!
”总布告下车后,亲切地跟我们握手,并对大家微笑存问。

西迁博物馆统共四层,一至三层是展区,四层是办公区。
博物馆紧张由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展馆组成,个中一层展区展示的是交大从1896年建校到1956年西迁之间的历史变迁,二层展区展示的是学校西迁期间以及迁校后的培植发展进程,三层展区紧张展示改革开放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做事、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互换互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总布告十分关注学校的发展,险些在每张图片和每件实物前都容身不雅观看。

在一层溯源主题展厅,我向总布告先容道,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是1896年在上海成立的。
总布告回应道:“交大历史非常悠久,秘闻也十分雄厚。
”“交通大学的工科特色确实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也为现在学校以工科见长奠定了坚实的根本。

在二层西迁主题展厅,总布告在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前仔细不雅观看。
当看到西迁专列乘车证、随校西迁的卧式铣床、“草棚大礼堂”、彭康校长“办公室”和交通大学校牌等实物展品时,总布告感慨地说:“交大西迁实在不易!

在三层致远主题展厅,我和校长向总布告申报请示了学校的整体事情,谈到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主要着力点,交大迁校至今统共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个中近5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事情,创造了约三万项科研成果,贡献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总布告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他说,西安交大做得很好,为西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总布告参不雅观完三层展厅后,来到一楼大厅,与给他写信的14位西迁老教授亲切交谈(当年写信的15位教授,已有一位去世)。

采访组:潘季教授,您好!
作为亲历者,您能否回顾一下习总布告会见西迁老教授们的场景?还记得总布告都向大家说了些什么吗?

潘季:我是1952年进入交大读书的,迁校的时候只有23岁,给总布告写信的时候是84岁。
这次总布告来看望,我们真是激动不已。
见到总布告后,他向我们挥手存问。
我们本来是站着鼓掌的,但总布告反复说了几次“你们坐下吧”,而且不断地用手示意请我们坐下,让我们内心特殊冲动。

总布告说,他很想念我们这些给他写信的老教授,以是特地来交大,来看望我们。
他说,他在陕西插队的时候,就听说有一所从上海搬到西安的交通大学。
总布告在讲话中肯定了“西迁精神”的主要意义,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便是知识分子要爱国,要听党的话,党须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总布告还谈到当年迁校时陈毅副总理曾说:“交通大学西迁成功不堪利,要十年往后看。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迁校的意义是很深远和伟大的。

总布告对“西迁精神”切实其实定、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关怀,让我们感到荣幸之至。
我们只是做了公民西席该当做的事情,总布告的鼓励让我们以为再平凡也可以造诣伟大。

采访组:史维祥教授,您好!
作为给习总布告写信的老教授之一,叨教您当初为什么会有写信的想法?听了总布告的主要讲话,您有若何的感想熏染?

史维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这些当年参与西迁的老同道就商量着给总布告写封信,申报请示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党和国家最须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我们有两个切切“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信寄给总布告没多久,总布告就作出主要指挥,并向当年相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培植的老同道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时省领导还来到学校传达了主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光荣。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总布告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了我们,说我们的故事令他深受冲动。
这是总布告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厚爱。
这一次,总布告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真的感到无上光荣。

实在,西迁时我们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助教,当时的老教授们现在都已经长眠在黄地皮下。
我们能做的便是讲好当年的西迁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理解交大西迁的点点滴滴。
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巨的,纵然放到现在,要迁一所大学也是弗成思议的大工程。
但是,交大师生便是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奇迹,哪里有爱,哪里便是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信念,当仁不让地踏上了西迁的征途。
这一迁,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命运,更是全中国高档教诲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现在还时常会有人问我:“你们当时西迁太亏了,后悔吗?”亏损不亏损,要看用什么尺子量!
我们为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一所重点大学,不后悔!
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习总布告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担当。
”值得自满的是,我们没有辜负祖国和公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党中心的嘱托,以青春热血参与书写了这段难忘的历史,成为交大这棵大树的一部分,在祖国的西部扎根、着花、结果!

采访组:史教授,您的先容令人冲动,刚才您谈到要给年轻人讲好西迁故事,能否也给我们讲述几个西迁的故事?

史维祥:当时,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带头西迁,而他们面对的实际困难正好是最大的。
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们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国家,选择了战胜困难,武断西迁,演绎了无数动听的故事,至今在交大校园中仍广为流传。

走进西安交大,在校园东北角的一处花园内,“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教授的塑像矗立在那里。
1957年,如果你走在交大校园,时时会听到有师生在“议论”钟兆琳师长西席。
这位从交通大学的附属中学读到大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后又回到母校任教的国家一级教授,当时已有20年教龄,教过钱学森、王安、江泽民等上千逻辑学生。
他是中国电机工业创始人之一,始终是西席军队中推戴迁校的一壁旗帜。
学校西迁时,钟师长西席将已瘫痪在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来到西安。
他常常对学生们说,不把西北开拓培植起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昌盛,并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增援西北,每个西席都有任务!

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师长西席,是当年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
1957年9月,他和夫人带着四个孩子,乘坐交大专业课西席西迁专列由上海来到西安。
临行前,他们注销了上海户口,将上海的两处房产交给主管部门。
他说:“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黄地皮,就不要再为屋子而有所顾虑。
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
”在西迁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两个孩子每天都要坐着农人拉粪的马车进城去上学。

采访组:苏翔老师,您好!
听说习总布告在交大西迁博物馆门口,被在校的青年师生激情亲切地“包围”了,欢呼声耐久不息。
请您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

苏翔:得知习总布告来学校后,在校的青年师生自发地来到西迁博物馆前,在路边站成了圆弧形,有七八圈的样子。
总布告从博物馆走出来后,立即被在场的青年师生“包围”了。
“总布告好!
”“习主席好!
”的欢呼声耐久不息。
总布告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存问,他接过发话器笑着说:“我听说还没到复学的韶光,但是你们都来了。
”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总布告在现场揭橥了约五分钟的主要讲话。
他说:“在博物馆里,我听了布告和校长的先容,理解了学校的全面情形,特殊是西迁的情形。
我虽然有所理解,但还是感触很深,感慨万千。
”总布告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在场的师生动容。

总布告充分肯定了交大西迁的主要意义,他神色凝重地说:“我们的新中国多不随意马虎,现在强大了,现在富余了,但是,看看当年,也看到当年党中心的良苦存心啊!
把这样一所最好的学校,从上海迁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们全体中华民族、新中国的发展,教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的发展,作出了这样的一个计策支配。
而在这个计策支配下,我们的交大人表示出来的‘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
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公民同呼吸、共命运,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
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河之滨,谈何随意马虎啊!

总布告勉励交大学子:“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把现在的西安交大办好,便是连续发扬这种精神。
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两个一百年’、西部大开拓、一带一起等,都须要老师们、同学们不屈不挠!

采访组:韩豫同学,您好!
习总布告即兴讲话时,您当时就在现场,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感想熏染?

韩豫:当时我是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留在学校做科研,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
印象最深的是,习总布告揭橥主要讲话之后,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请总布告放心”“总布告,我们爱您”等欢呼声持续不断,师生们自发地唱起了《歌唱祖国》。
我被现场的氛围所传染,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自满的泪水。
总布告在乘车离开前仍多次环顾四周,向在场的师生微笑挥手,我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总布告的主要讲话是对“西迁精神”的高度概括,既是西安交大人的巨大光彩,也是我们提高的巨大动力;既是对学校迁校、建校发展进程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西安交大的深情嘱托。
如今,交大师生已经形成了从“711”到“不平不挠”再到“干疯了”、“一天当作两天用、两天事情一天完”的精气神,高下同心,必须把学校发展好,必须把“西迁精神”传承好,必须把总布告的嘱托实践好。

采访组:于嘉宁同学,您好!
作为交大讲授团团长,叨教您是如何进一步宣扬弘扬“西迁精神”的?

于嘉宁:我们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个时期“西迁精神”的“宣扬员”。
习总布告来校稽核后,我们在博物馆老师的辅导下开始预备和支配总布告莅校察看展。
在布展的过程中,每一处展陈设计都让我进一步感悟到总布告的关怀与嘱托,也勉励我更好地完成讲解任务。
总布告对“西迁精神”的主要指示已经深深烙刻在我的心里,既是我讲解时的开场白,更是引领我学习发展的旗帜。

过去的一年中,交大西迁博物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网红”打卡地,整年接待不雅观众近十五万人次,我承担了近五十场次的讲解任务。
每讲解一次,我对总布告主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就加深一分。
作为交大讲授团成员,我和团里的其他几十名小伙伴一起向社会各界来宾讲述西迁故事,在平凡的事情中传播“西迁精神”,不负总布告的期许和嘱托。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