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能耕地或拉车,牛肉、牛皮、牛奶都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干系。牛驯化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而牛耕的地位最为主要,它对付中国传统农业形成和发展有过深远的影响。
“牛”的字形如下
甲骨文、金文
从字形看,牛字象形,象牛形,像双角向上翘起的牛头的样子,象牛有牛头,牛角之形。
牦牛紧张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生活黄河、长江流域的先人基本上看不到的,因此,现在所说的“牛”,紧张指黄牛和水牛常常说的“耕牛”,也是指黄牛和水牛。北方多黄牛,南方多水牛。
黄牛和水牛在生物学分类上是两种不同的“属”的动物,二者之间杂交不了。黄牛、水牛都是独立驯化的家畜。
牛骨化石
据考古得知,在河南、浙江、内蒙、山东、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都有牛骨创造,如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有水牛的骨骸,表明水牛的喂养在我国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甲骨,“甲”是指龟甲,“骨”是指牛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大量的卜骨,就多取材于牛的肩胛骨。解释牛在商代已大量用于敬拜,数量有时多达上千条,在卜辞中都是有明确的记载。
据生物学家的研究,安阳殷墟出土的哺乳动物遗存里,有牛属、水牛属各一种,前者称为“牛”(或“殷牛”),后者称为“圣水牛”。牛属的角较圆,多弯向前;水牛属的角较为宽扁,皆弯向后。两者形态上也差异很大。从遗骨推断,圣水牛在1000只以上,殷牛在100只以上。可以说在股商时期,圣水牛数量远多于殷牛。因而可以认为,股商时期喂养的牛是水牛,即圣水牛。
有殷牛和圣水牛两种,甲骨文中的“牛”字,象形,画出来的形状或泛指两者,或仅指其一。由于圣水牛被驯化为家畜,其双角向后波折,与甲骨殷墟遗存中的圣水牛头骨文“牛”字刻画图形相同,因此,也可以认为:
甲骨文的“牛”字,专指圣水牛。
牛在商周时期被大量喂养,用于敬拜及耕地,其地位也很高。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有关牛的记载,如:
《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chún。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jí。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
【犉】,黑唇的黄牛。
【濈】,聚而不相触,和也。濈濈,聚拢的样子。
【湿湿】,牛耳朵摇动的样子。
译文:
谁说你没有羊,一群便是三百只。
谁说你没有牛,黄牛足有九十头。
你的羊群来了,多得数不清而角儿不会触碰。
你的牛群来了,所有的耳朵摇来摇去。
……
诗歌生动描述了牛羊成群在野外吃草饮水,牧人披蓑衣戴笠帽、背负干粮费力放牧的情景。
玉牛面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埘】,土+时。
《说文》:鸡栖垣为埘
本义: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桀】舛在木上,舛是旁边足止,旁边足站在树木之上。人立于高处,有(傑)精彩之意,桀,也是夏朝末代君王的名字,《说文》:磔也,用石头分裂物体,也是一种刑法。桀字也有凶暴之义。
此处指:鸡栖息的小木桩。
译文:
夫君去服役,不知要去多久,现在到了哪里?
鸡儿已归窠,太阳落西方,牛羊都回来了。
夫君还在远方,让我怎能不思念?
夫君去服役,归期无日无月,不知是否活着?
鸡儿已上架,太阳落西方,牛羊都回来了。
夫君却在远方,愿他不会受饥渴!
这是一首妇人怀念行役中夫君的忧思之诗。诗中描述的是,夫君在交际战,妻子独守家园的情景。
从以上两首诗,将一幅上古期间中国人的田园生活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可以看出西周养牛业已有一定规模。
商周期间的王室、贵族和民间都重视养牛。贵族们喜用玉石雕琢牛的形象殉葬,青铜礼器上也常用牛头纹装饰,乃至整件器物制成牛形。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两件石牛,个中一件作卧状,大角上竖内弯,极似圣水牛。看来当时安阳一带景象好比今要温暖得多,适宜喂养圣水牛。
不过,圣水牛后来逐渐减少,约到春秋后期,家牛也逐渐替代代了圣水牛,可能有景象缘故原由,也可能是家牛随意马虎驯服而被大量地繁育。
牛有牛脾气,为了让牛随意马虎被人利用,古人在牛鼻子上拴上鼻环。在山西浑源李峪村落晋墓曾出土一个青铜牛尊,牛尊上就穿有鼻环,这反响出春秋战国期间的家牛常日都是穿有鼻环的。正由于发明了这鼻环,才使牛更驯服地被套在犁具和车辕之中,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农(牛)耕文明的快速发展。
与牛有关的笔墨
虽然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但黄河及长江流域,景象较冷,已经很难见到,而牛为大物,所能见到的最大动物,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因此与牛有关的笔墨特殊多,分类大致有:与物体有关,与敬拜有关,与牛自身特性或命名有关,与工具有关等等。
由物体有关的汉字,如:
【物】,牛为大物,以勿刀分解牛。
物,最开始便是指“牛”,后来引伸为“物体”,再后来引伸为哲学观点的“物质”
【半】,八+牛,《说文》:物等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八是分开,把牛分小,分成两半。
【件】,人+牛,《说文》:分也。从人从牛。牛大物,故可分。现在多指量词。
与敬拜有关的汉字,如:
【牺】,即【犧】,牛+羲。《说文》:宗廟之牲也。从牛羲聲。毛纯色的牛称为牺。
曲禮云:天子以犧牛。天子祭牲必用纯色,故知色纯曰犧也。纯色牛才用于敬拜。
本义:做祭品用的毛纯色的牛。
【牷 quán】牛純色。古代敬拜用的牛毛色纯一
【牲】,牛+生,《说文》:牛完备也。即古代供敬拜用的全牛
与牛生活或行为有关的汉字,如:
【牧】,养牛人,放牛。
【牢】,养牛马圈也,即牛住的屋子。
与牛自身特性或命名有关,如:
【特】,牛+寺, 《说文》:朴特,牛父也。即:雄性的牛
【牡】,《说文》:畜父也,即:公牛,雄性动物。
【牝】,《说文》:畜母也。即:母牛,雌性动物。
【犊】,《说文》:牛子。即:小牛。
……
与工具有关的汉字,如:
【犁】,
由这个异体犁字变来,【黎+牛】组合造出。
《说文》:耕也,牛耕地,也指耕地的工具。
由牛产生的汉字特殊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骑牛,可能是每个屯子孩子美好童年影象
南方放的是水牛,骑的也是水牛。
北方放的是黄牛,骑的也是黄牛。
“牧童骑黄牛”,牧童短笛,一幕牧童晚归图油然而生,
千年来,在中国古诗中,牧童诗词真是不计其数,且妙趣横生: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村落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说文博物:“角”是什么?“嘴”中之“角”又指的是什么?
说文辨物: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犀?
你知道《说文解字》最繁芜的部首是哪个字?它代表若何的生活图画
说文解诗经:“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徂和慆是一种什么心情状态
说文博物:有人问“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说文博物:2020年利用频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么器物而来?
大语文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大语文?
说“尺”道“寸”,说说与古代度量有关的汉字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K12)、外洋汉语,汉字思维】
理解《人字学习法》低级1、低级2的核心识字方法,私信留言:“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