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解爱冷落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唐朝白居易《衰荷》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朝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初衣解诗: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谢了,不但开谢,连末了的绿意也逐渐消退,出于水而归于水,池塘里却仍旧有不多的枝干,像是等待着故人,又像是守候秋水。

唐诗里的枯荷两大年夜诗人写出了秋荷的另类之美

衰荷与枯荷,常给人以萧瑟破败之感。
这也难怪,从春暮,小荷如钱,到夏初,绿盖盈盈,风采绰约,到仲夏绿衣红颜,带珠出水,风舞翩跹,明花照水,说不尽的田田翠色,道不完的花如笑靥。
而须臾西风池塘,红销绿减,是多少人不禁秋悲。
仿佛看到了红颜之老,人生最是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许多人的眼中,秋日的衰荷,败荷和与枯荷,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悲剧。
你若看到了她当年有多美,你就知道我现在的心有多么沉痛和惆怅。

湖北宜昌:高温酷暑荷花别样艳

以是历朝历代写残荷的诗,大多含了满心的惆怅,一包眼泪。
后主他爹老天子的名句,“菡萏喷鼻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于是秋日的荷花,开启了忧闷门,“一片伤心云锦地,也曾遮月宿鸳鸯。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忽略,这样的秋天景色荷花很随意马虎败兴的。
由于那种焦黄枯黄,随意马虎引起视觉上的沉落和不安。

但是唐朝却也有伟大的墨客,不惧秋荷的衰瑟,创造了另类的美。

首推的是白居易的《衰荷》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冷落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他的荷花是写在了荷花衰败的仲秋之后,这个时候,白露降临,荷花顿减的活气,一池秋水,一阵凉风,不但绿瘦红瘦,而且荷叶开始破败。
但这个时候白居易,看到的是,风吹秋荷,残红败绿,却仍旧坚持着活气。
有着独特的冷落中的生气和美,并和这种冷落相应合。

我们知道白居易虽然龟龄,但是他非常多病。
生命力的顽强每每不以外表作为不雅观感,乃是有不肯消泯的生命力,并坚持。
这首诗很有禅诗的风味。
他笔下的荷花,佳人迟暮,却依然开放,的同时也是二心坎人格品质的一种表现。

那么比白居易稍晚的李商隐,则更升华了枯荷之美,他写的荷花,比白露更晚,是初冬的霜降。
此时的荷花已经全然无花,经由秋风的干燥,荷叶干枯,它们或已经消灭在水中,还有部分留在了水面,以干枯焦黄的姿态,欢迎着时令的冬天。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时令的深秋与初冬,四面无人,犹如空谷,如果有雨声打在荷叶上,那声音一定会扩大成脆响。
枯荷,秋雨,一种寥落极致的衰瑟之美中,我们却能领略枯荷不去世的灵魂。

李商隐生平颠沛坎坷,此时已是中年。
人到中年,没有任何依赖,靠着生命本身的力量欢迎岁月的风雨。
那打在荷叶上的声音,是一种成熟的承受。
如果人生不能够改变,如果已是如此,那么不假如断与开阔,枯涩也是人生滋味,枯荷听雨也是美。
且美得如此物我两忘。

这是唐朝的两位伟大的墨客,用自己的心魂,赞颂了时令里最萧瑟的荷花。
人生总有萧瑟与冷落,犹如时令里不会永久是春夏,通过时令来折射人生,达不雅观与坚持,是这两位墨客给我们的正能量。

那么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其余给大家欣赏一首宋朝周密的写秋日荷叶的诗《西塍废圃》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喷鼻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里面充满了田园生趣之美。
你不要把那些荷叶都摘去了,秋日还有这么大的斜阳,亦有风雨,且留着它,给那些鱼儿遮风挡雨吧。
实在这首诗也点出了墨客的爱荷,不肯别人将荷叶拔去,是借口,也充满了乐趣。

这几天秋光晴好,池塘里的荷叶沐浴在秋冬暖暖的太阳里,别有一种让民气安的古黄色。
仿佛故人相见,并不相互在意边幅,只是瞥见就好。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冷落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