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大气磅礴的七律《长征》来说吧,这是伟人毛泽东唯一一首自己给将士们朗诵过的诗,据当时在场聆听的成仿吾影象,原稿跟后来揭橥的诗作有所不同,当时的诗作是这样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翻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峭壁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看到,这份原稿中有四个字被修正过,翻改为腾,浪改为水,悬改为云,锁改为索。这几处一改,诗意更浓,气势更盛。
伟人毛泽东曾经为随行职员详细修正过一首诗,听了老人家对修正的解释,说真的,不会写诗的也能写诗,本来能写的,绝对会写的更好。难怪是师范学校出身,业余做老师也是超一流老师。
1958年,毛泽东察看三峡,在湖北任职的梅白随行。这梅白少有诗才,达到出口成章的程度,是当时的湖北一支笔。察看时,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夜登重庆枇杷山》:
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
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
诗确实写的不错,毛泽东看了这首诗后说,“辉煌”可改为“苍茫”,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为后面的“水晶宫”作伏笔,“辉煌”就不是那么露,诗贵蕴藉并留有余地。这话一出口,梅白震荡了,大手笔!
毛泽东接着说,“几万”应改为“百万”,反响山城新貌该当光鲜,不能暗昧。实在,除了光鲜外,我以为这一改,就有了主席诗词特有的气势。接着老人家又建议把“流倒影”改为“摇倒影”,能显动态,也符合此时江面的情形,由于嘉陵江并不是宁静的水面,而是风卷浪翻。末了,还建议将“比”改为“似”,虚笔写实。
末了,老人家总结说,诗贵意境高尚,而更贵意境之动态,有变革,才能见诗之波澜。这番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赛过那些诗评家洋洋洒洒一部书,都是精华,都是干货。我们再来看一下被伟人修正后的诗:
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苍茫一望中。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
这样一改,可以说是诗意盎然,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苍茫,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百万比较几万,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扭捏的倒影,跟流动的倒影,诗意和镜像大相径庭,一个“似”的比喻,要比两比较较鲜活了许多。一首好诗,就这样被伟人毛泽东几句话给修正成了佳构,真个厉害!
陈毅元帅写了大量诗词,他对毛泽东诗词钦佩有加,一有机会,就向毛泽东请教写诗填词。毛泽东曾经为陈帅改过一首五律,我们再来看一下伟人是如何点石成金的。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这首诗陈帅的原稿是什么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能看到修正后的诗作。陈毅之子陈昊苏有一篇文章《鹏翼展 风雷动》专门写毛泽东为陈毅修正诗作,个中说“鹏翼展”“鸟途通”“千钟酒”“万仞葱”都是主席的神来之笔。这话说的很到位,如果想找一些词语,换掉这四个词,真找不到能够相提并论的。这几个词一改,主席诗词神韵顿显,诗意深邃,意境开阔,真正是神来之笔!
我欣赏伟人毛泽东诗词,都会拿原稿跟后来揭橥稿进行对照,细细体会个中的妙处,每次对照阅读,都有新体会,以是,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我真的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这也是我常常跟朋友们互换伟人诗词欣赏的主要缘故原由。毛泽东诗词数量虽然不多,但足以读生平,读,必有收成。
大家对付伟人毛泽东这次改诗的意见是若何的,对付欣赏毛泽东诗词又是若何的体会呢?欢迎写下您的留言,大家一起谈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