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便选取了五位大词人的五首新春词,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在新年之际,都写下了什么样的感想熏染!
宋哲宗绍圣二年(即公元1095),秦不雅观被贬到处州,犹如伤弓之鸟的秦不雅观,十分害怕,常常到寺院中探求精神抚慰,但坏运彷佛牢牢缠绕着他,这年,他又被人诋毁写佛书,再次被贬到更迢遥的郴州。绍圣三年的除夕,秦不雅观在贬所看到一年又要过去,内心无限感伤,于是写下了一首十分凄婉的除夕词,淡淡的措辞中,流露出词人无限的哀伤。
阮郎归
秦不雅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奥深厚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上片前两句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宁静深邃的环境,凄风苦雨仿佛想将寒冷带走,将春天迎来,可是环顾四周,却只有凄冷的庭院和孤独的自己,在热闹的佳节写孤独,更能深入民气,他听着城楼外的乐曲,有感而发,孤坐到天明,这样的除夕,真是悲惨之极。
下片从思乡写起,此时的词人已经被贬四、五年了,对故乡的思念,自然更加浓郁,但现实的他,却又只能在峥嵘凄苦中,欢迎新的一年。词到结尾,写得更加凄苦,“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衡阳虽然偏远,仍旧有鸿雁可以传书,但在郴阳这个地方,连大雁都不来了。
秦不雅观这首词,将情、景、语三者奥妙地领悟在一起,蕴藉凄婉,写出了一个孤独伤感的除夕之夜。
二、吴文英的大年夜立春公元1256年的除夕比较特殊,由于这一年的除夕也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宋代人对立春和春节都比较看重,当两“春”相遇,更要隆重庆祝一番了,但是,这一年的双春时节,著名词人吴文英却流落在外,要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吴文英这一天的感想熏染,相信不言而喻,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这首《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大年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zǔ]。玉纤曾擘[bāi]黄柑,柔喷鼻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上片紧张渲染了双节的欢快浓厚气氛,词人从立春着笔,此处所谓的“红情”、“绿意”,实在是宋人的一种风尚,立春日,他们会把布剪裁成红花绿叶的春幡,戴在头上,外出嬉戏,相称具有节日气氛。写完立春,词人又写除夕景象,夕阳仿佛依依不舍,久久不愿拜别,这里已经有辞旧迎新的味道了,这一天,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谈天说地,笑声不绝,大家一起欢迎新一年的到来。
下片从回顾引起,写昔日的家宴,当时,有心爱的人为自己剥开黄橙,那一抹清香,仿佛至今还在面前。越是热闹越能衬托词人的孤独,在双节的浓厚气氛里,词人连做梦都迷失落了回家的道路,等他惊醒后,只有更深的惆怅,“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凄美伤感,令人无限嗟叹。
吴文英这首词,紧张以衬托的手腕,写出了新年时自己的孤独,开篇越是热闹,结尾就越是冲动人,蕴藉凝练,极具美感。
三、姜夔的回家之“年”姜夔的生平,险些都在江湖中辗转,他以傍友的身份仰人鼻息,常常在外度过新年,个中滋味,堪称悲惨,但是,宋宁宗庆元二年的年终,姜夔却心情大好,由于离近除夕时,他正乘舟从无锡驶往杭州,当时,他的亲人都在杭州,这无异于回家过年,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多么欢快!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王夫之曾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但常见的都因此乐写哀,但姜夔的这首词,却是例外,因此哀景写乐,极具特色。
上片所见,险些全是哀景,大雁无声穿过重云,翻滚的巨浪敲打着船头,彷佛在阻挡着词人回家的路,可是这些,都不能让词人停下脚步,只假如回家的路,即便环境很恶劣,心情都是美好的,这不才片中便表示的淋漓尽致!
河水涨绿,浮萍迎棹,词人看抵家乡的河水,便觉得到春天来了,心情当真是愉悦非常,而词人归家前的小忐忑,更是独具特色,他没有想家里如何,家人如何,而是对门口的那棵梅花树倾注了感情,那棵梅树该当长得和门差不多高了吧!
这样的细腻的感情,正如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意、美好。“一年灯火要人归”,即便是千载之下读来,我相信,这七个字,一定能够打动所有走在路上、回家过年的人们!
四、辛弃疾的月朔又立春公元1188年的正月月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宋代两大主要的节日碰在一起,自然处处充满了热闹祥和的氛围,但是,四十九岁的辛弃疾,却高兴不起来。面对失落意的人生,他在庆春宴会上,写下了一首感慨深刻的《蝶恋花》词。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全年光时间,争上东风鬓。昔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起首描述了双节的欢快气氛,并且感慨年光时间易逝,又是新的一年,在这番热闹之中,自有一种光阴飞逝的无奈感想熏染,以是接下来词人便开始着恼春天、怨恨花期,但在恨的背后,实在是词人对现实的斟酌。
下片辛弃疾便为我们揭晓了怨恨春天的缘故原由,原来词人愿望百花开放的日子,但又知道,花开时日短暂,开得太晚让人不耐烦,开得太早又随意马虎很快凋零,以是才会这样“恨”它,而今年立春迎着新春,彷佛能够确定花期了吧?可是,风雨无实信,今年会尽如人意吗?
实在辛弃疾这样写,是有现实背景的,与当时的朝廷场合排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太上皇赵构驾崩,宋孝宗似有北伐的意向,但是经历了半世浮云的辛弃疾知道,这统统都很难说的准,以是才会借助“元日立春”这样的分外日子,发出感慨。
五、元好问的穷苦“年”元好问在金亡后,隐居不仕,过起了清贫的遗民生活,某年除夕,他深感自己政治上的失落意以及生活上的穷苦,有感而发,以戏谑的口吻,写下了一首特殊的新年词《沁园春·除夕》,词中以风趣的口吻,诉说着词人贫穷与富余精神。
沁园春·除夕
元好问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知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孔堪憎,措辞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齑[jī]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
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师长西席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淡中。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
词人上片便以诙谐的口吻开头,点明自己清贫的现实,当然,古代“贫”与“穷”并非一个意思,词人这里,是说出了生活上的贫和政治上的穷,词人仿佛在嘲笑自己:又是一年新春到,可是去年贫乏,今年贫乏,年年都贫乏。接着词人着重描述了自己生活上贫穷,比当年“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陶渊明还要穷一些,乃至连用饭,都只有腌菜和盐而已,可当真是清贫之极了。
下片开头用富朱紫家豪门酒肉臭的奢侈来反衬自己的贫穷生活,接着便点明自己政治上的失落意,以及内心的志向,词人并不是没有本领改变这种贫穷的现实,但他甘之如饴,乐意过着这样的生活,是由于他有富余的精神生活,这样就足够了!
此词用典很多,但不着痕迹,虽然词人着重点明自己的穷与困,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突出自己精神天下的富余,“薄批明月,细切清风”,让人敬佩,也正由于如此,他才有着良好的心态,才不会心浮气躁。
今年的你,更靠近哪一位墨客的感想熏染呢?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