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当代人对玉石的理解并不深刻,乃至仅当其是装饰品或投资品,而古人不同,他们对玉石的态度更为虔诚一些,乃至认为玉石山川之灵可通灵天地。那么,为什么古人如此虔诚呢?
清嘉庆白玉嵌碧玉仿古铜团寿盖盒,尺寸:直径5.3厘米,估价:RMB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1,012,000
实际上,中国玉器的涌现韶光非常早,在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在那时候,古人由于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不多,对其心存敬畏之感,因而很多行动活动都与天地自然有关,而玉石便是他们沟通天地,得到肯定或否定的主要媒介。以是,在古人的心中,玉石山川之灵,可通灵天地,能帮助当时的古人知祸福、驱除邪晦,以是,古人对玉石的态度要远高于当代人。
14世纪白玉「衔莲宝鸭」,尺寸:8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1,004,000
商周期间,我国玉石文化及艺术发展迅速,其表现在两点:第一点是神权与礼仪特色的变革,在商周期间玉器的种类、数量以及利用范围都大幅度增加,敬拜、丧葬以及礼仪上用到的玉石也越来越多,因而这时候的玉器用品非常盛行,也开拓了实用玉器的先河。
东汉白玉熊把件,尺寸:高4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
第二点是玉器饰品的涌现,商周期间的玉石饰品不仅都雅而且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是君子的代表,因而商周期间的玉器文化要比之前更为成熟一些。
清18世纪白玉雕饕餮纹三足炉,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
由于对玉石的新认识,玉石的地位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与之干系联的便是“君王”,这是古代至高无上的存在,孔贤人将其定位为“仁”。由于玉石的高洁以及崇高品质,众人将玉石来比作君子,他们赞颂玉石的富丽,惊艳于玉石的清新脱俗,认为玉石是神圣的、高洁的,特殊是他们授予玉石分歧凡响的气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刚毅刚烈不阿的气节让历代文人为之倾倒。
清乾隆白玉嵌宝灵芝纹四方盖盒,尺寸:8.2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
帝王为了彰显其地位和身份象征,也会用好的玉石来制作玉玺,例如和氏璧。而古代的帝王也自称是天子,玉玺是他们得到上天认可的物质认证。因而,历朝历代,登基必须要有传国玉玺,特殊是改朝换代的帝王必须要得到前朝的传国玉玺,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纵然登基也须要很永劫光才有可能坐稳位子,乃至不稳。
清十七/十八世纪黄玉仿古「饕餮」纹觥,尺寸:13.1厘米,估价:HKD 1,5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
无论是帝王的态度还是文人雅士的态度,亦或者是古人的态度,在他们的心中玉石都是极为宝贵的,都是不可懈怠的。虽然当代人对玉石的敬畏之感没有古人那么强烈,但对玉石的喜好依然存在,特殊是一些精美绝伦的玉石制品更是引来无数人追捧。而这独属于玉石的气质与特色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下去,成为独属于中国人的玉石文化。
西汉玉龙纹璜形珮,尺寸:长9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