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如何影象?
题目:舟夜书所见。在舟上记下夜晚所见之景。昨天晚上在泰国普吉岛的长桥上,见到了类似诗中的景象。
墨客:查慎行(1650~1727) 清代墨客,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诗词: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
没有玉轮的夜晚,天地一片漆黑,只有江上渔人家的一点渔火。
首句点题韶光,地点、环境,“月黑”点夜,“渔灯”点舟,“见”点明所见之景。这也是一幅极美的黑白比拟图,那一点渔火便是整幅图的核心。以是下句会环绕渔火展开。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
那孤独的一盏渔火好比是夜晚萤火虫发出微弱的萤光。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利用“比”的手腕把渔火比做是萤火虫的微弱的风光,形象生动的突出了渔火的微弱以及若隐若现的特色。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同时寄寓着作者一定的感情色彩。
三四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风吹来,河面荡起微微的波浪,那微弱的渔火溘然化作满河的星光。
簇:聚拢。“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这两句真乃神来之笔,作者把细致入微的不雅观察力和浪漫绮丽的想象结合在一起,那微弱的渔火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在水面的倒映下化作满天的繁星。
总结:全诗细腻生动、明暗互衬、静动相间,遐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的舟夜渔火图,读之令人憧憬。
“点”字飞花令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面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指示江山,激扬笔墨,粪土当年万户侯。
#从本日起记录我的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