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历史上精彩的爱国主义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是非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现存词600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激情亲切洋溢,年夜方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落居》等。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之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下,辛弃疾聚兵二千投耿京共图规复,为掌布告,劝京南向。
次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承务郞。
累官大理少卿、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辛弃疾志在规复而又兼资文武,但南归40多年,弃而不用过半,而用又不能尽展其才。
满腔忠愤,报国无门,只能发之于诗词。

《去国帖》,纸本,书页,纵33.5cm,横21.5cm,行楷书,10行,110字,为酬应类信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宋人手简册》中的个中一页。
释文:“弃疾自秋初去国,悠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
第缘奔波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
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
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
心旌所向,坐以神驰。
右谨具呈。
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文中“秋初去国,……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是指在江西提刑任平“茶寇”赖文政事。
据《孝宗本纪》:“淳熙二年六月,以仓部郎中辛弃疾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捕茶寇。
”另据《宋会要》记:“淳熙二年润玄月二十四日,上谓辅臣曰:江西茶寇已剿除尽。
……辛弃疾已有成功,当议优与职名,以示激劝。
”辛弃疾平茶寇后,诏江西提刑除秘阁修撰,故此帖当书于淳熙二年十月间,时年36岁。

此帖虽为信札,但书法中锋用笔,点画规矩精到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若,使转有法,憨实沉婉,入笔有斩截之势,牵连则细若游丝,迁移转变提按也都笔致分明,似从柳书间架构造而又自具面貌,笔意略显苏黄遗规。
每行长短不一,娓娓道来,笔画干净利索,极其耐看,富有内涵。
以稼轩词豪放激越,或以为其书当是纵横刻露的,但从此帖看则并无躁露之习,相反显得沉稳安静,工工致整,不紧不慢。
此帖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于圆润爽丽中亦不失落方正挺立之气,具有很高的人文代价,为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
作品呈现涸墨两块,一块浓重,一块淡,可想而知,辛弃疾一定是在繁忙的公务中书写,匆匆忙忙,欠妥心把墨汗弄到纸上了,但为了节省韶光,还是送出。
作品开头“弃疾”二字略小,是作者谦善的写照,按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封复书。
在文中,字小的并不太多,每行也只一到两三个而已。
通篇正笔墨与字有一定的空间间隔,更见精彩,题名字与字挨在一起,无法完备展现出书法的书卷气与文味。
作品虽为书信,写的是小楷带行,但提按抑扬,一个动作也没少,纵然在一个字里还写出了粗细变革,气息生动,如第4行的“倥偬”,这是这幅这件作品最精彩最打动人的地方。
用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但所用羊毫可能是略大了一点,让我们看了彷佛写有些字有些吃力的觉得,如第3行的“意”,第6行的“未”,笔画不是那么顺畅,结体有一点点的别扭,在看题名不少字也是如此。
作为习字者,我们写小楷时,如笔大了,有时也会涌现这种情形。

此帖曾经由元朝赵孟頫,明黄琳、项元汴,清朝永理等鉴藏,明李日华《六研斋三笔》、李佐贤《字画鉴影》著录,文物出版社《宋人书翰》册影印,刻《海山仙馆藏真帖》。
本幅鉴藏印钤“杨氏家藏”、“原素斋”、“松雪斋”、“琳印”、“海印居士”、“黄琳美之”、“休伯”、“项元汴”诸印,以及“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南韵斋印”、“莲樵成勋鉴赏字画印”、“莲樵曾不雅观”等印。

辛弃疾去国帖浑厚沉婉

作者:支荣慧

作者简介

支荣慧,书法家、作家、书法评论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支荣慧擅行草,五体皆能。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被全国大美术馆收藏,并揭橥于全国各大书法报刊。
2019年3月,在珠海市立古元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结合创作实践撰写百余篇书法理论、评论文章刊登于《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字画报》《书法》《收藏快报》《光明日报》。
平时喜好文学,有散文随笔揭橥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厦门文学》《福建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