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7题。(共5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喷鼻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6.诗歌一、二两联利用了什么表现手腕?有什么浸染?(3分)
7. 结合全诗,简要剖析诗歌表达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2题。(14分)
【甲】予不雅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观也,古人之述备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是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季也。朝而往,暮而归,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喷鼻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野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公民的统治者(君王)。
8.阐明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不以物喜( ) ②宴酣之乐( )
③佳木秀而繁阴(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分)
③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分)
10. 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便是 的思想。(1分)
11.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不雅观”是什么?(1分)
12. 简要剖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2分)
视频加载中...
参考答案
6.比拟手腕。(1分)墨客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浔阳才见到庐山喷鼻香炉峰,突出了喷鼻香炉峰的挺立奇丽、不同凡响,(1分)表达了墨客惊喜憧憬的感情(1分)。
7.墨客读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影。表达了墨客对隐逸生活的神往,(1分)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惆怅、失落落、寂寞等)(1分)之情。
8.①不以物喜( 由于 ) ②宴酣之乐( 尽兴地饮酒 )
③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
9.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2分)
(2)一个神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活着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3)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闷当作自己的忧闷,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形。 (2分)
10.与民同乐或 “民本”的思想。(1分)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分)
12.两文都长于捉住景物的特色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真切。(2分)
甲文以“衔”和“吞”写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写水波壮阔得特点;
乙文以“喷鼻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景况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