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它的高洁、倔强、谦逊的品质,给人以立志奋发的勉励。
春光妖冶,正是各种梅花盛开的时令,如果你去赏梅,带着这10首咏梅绝句去,不喷鼻香吗!

1、谢燮《早梅诗》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这首《早梅》诗,看似是咏梅,实则却是咏物抒怀。
诗的大意是,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在寒冷面前绝不犹豫,迎春萌发,不甘在众花之后盛开,并不在意人用异样的眼力看待它。

春景春色明媚梅花盛开的时令带着这10首咏梅绝句去赏梅不喷鼻香吗

墨客对梅花的外面、色彩并没有作任何描述,只从它的习气和萌发的时令上加以勾勒,就把梅花的习气和气质写了出来,从而热烈称颂了梅花迎春傲雪,不畏风寒,勇于进取的精神。
显而易见,作者以梅自比,暗寓着自己像梅花一样,在奇迹上不甘掉队,努力奋进,积极进取,要干出一番奇迹来。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腕,把无知觉、无思维、无感情的梅,写得象人一样有知觉、有思维、有感情。
梅花不畏风寒,迎春早开,是其习气使然,出于自然,而作者在首句用一“故”字,在二句用“不疑”二字,在三句用“畏落”二字,顿时把梅花写得生动起来,授予了人的感情。
遐想自然,情趣盎然,生动动听。

2、王适《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王适的这首五绝,仿佛是用相机摄下的生活中的一组短镜头,表达他对江边早梅惊望、凝想,继而颔首、自笑的乍惊乍喜之状。
并奥妙地描绘出早梅如珠似玉的幽姿雅韵。

小诗全用陈述的笔调,犹如墨客在赏梅之地,指示着向我们讲说他新奇的创造:“忽见寒梅树,着花汉水滨。
”突兀的语势,流注一气的笔调,口语般平畅的措辞,共同表现出惊叹不已,喜不自禁地激动感情。
这两句写梅花的“早”。
“忽”字写出骤见早梅时的突兀感,这突兀中包含着反常,而这反常正显示出早梅的特性。

由梅前的“寒”字,点出梅花开放的韶光。
在覆雪的山崖前,在水流枯落的汉水之侧,一树早梅却已着花,这怎不叫人惊叹!
这一句通过忽见早梅的感情意绪的渲染,使人领略了早梅凌寒傲雪,神清骨秀的贞姿劲质。

3、苏轼《梅花》

春来深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尘随飞雪度关山。

苏轼喜好梅花,以梅为题的诗作近四十首。
这首梅花,墨客以写意技法,真切妙笔,勾勒出一幅春日龄梅图:冬去春来,深谷青青,溪水清沏,潺潺有声;野草荒棘,漫山遍岭,其间梅花,分外光鲜。

以诗文字画冠绝当世的苏轼,诗中不独“有画”,且有音乐之声。
你听:深谷清溪,潺潺作响,琤琮叮咚,悠然悦耳。
这岂不天然古琴奏出的一曲《流水》吗?它以清幽高雅且不无凄凉的氛围,把荒野草棘间虬枝奇绝的梅花,陪衬显现出来。

4、李邴《咏梅》

绵霜历雪芯开迟,风笛无情抵去世吹。
鼎事未成心尚苦,不甘桃李傍疏篱。

梅花又是君子达人的精神品质的化身,精神的寄托。
园中栽培,室外盆景,山野中的梅林的不雅观赏。
吟诗作赋,填词作传,梅花的品质与精神,并 且寄托自己的心志。

李邴这首咏梅诗,是为梅诗以托意。
李邴在朝廷任职时,是一位主战的爱国官吏,因与吕颐浩政见不合而辞宫。
曾向宋高宗上陈主战方略:战陈、守备、描绘、绥远等事。
高宗不子采纳。
故作此诗以托壮志难酬之痛。

诗的开端便借梅抒愤。
饱经霜雪的梅花开放了,墨客却愤怨它开得太迟。
梅花不畏寒冷,经霜历雪,迎春开放,本是自然的规律,不因人的喜怒而开早或开迟。
墨客忿怨从何而来呢?是墨客的生理活动,罢官之后,目睹国难当头,天子主和、空想破灭,失落望怫郁纠集心头。
欲借梅花抒忧,愿其早开,寻求精神寄托。
念字即有怨情,又有借此洗涤内心的忧郁渴望。

5、惠洪《残梅》

残喷鼻香和雪隔帘栊,只待江头一笛风。
今夜回廊无限意,小庭疏影月朦胧。

这是一首咏残梅的七言绝句。
写的是即将凋落的梅花(残梅),梅花虽即将凋落,但仍有喷鼻香气。
本诗写残梅,捉住了其紧张特色—喷鼻香,是颇为恰当的。
而残梅又是在沾雪的情形下开放并散发喷鼻香气,梅花与雪曾经“争春不肯降”,惹得“骚人搁笔费评章”,评议的结果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喷鼻香。

惠洪这首诗的首句正是写出了残梅与白雪各自的独特之处。
残梅将谢,梅花上的雪亦将融化,若何才能使它们谢和融化呢?这便是本诗的第二句所写的“只待江头一笛风。
”“笛风”,即指东风,这句是说、只等一阵东风在江头吹起来,残梅就会随风飘落,沾在梅花上的白雪也会溶解。

6、江朝宗《梅花》

小小人家短短篱,冷喷鼻香湿雪两三枝。
寂寥竹外无穷思, 正倚江天日暮时。

在咏梅词中,墨客们每每竹梅并写,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宋人江朝宗的这首咏梅七绝正是这样做的。
“小小人家短短篱,冷喷鼻香湿雪两三枝。
”这两句诗,首先写出了梅花所处的环境。
普通的人家,短短的竹篱,接着便开始正面写梅:在这竹篱边,长着几枝梅花,洁白的花朵正洋溢着清冷的清香。

在墨客的笔下,冷喷鼻香湿雪的梅花,仿佛是一位托身竹外的绝代佳人,面对着寥廓的江天与西沉的太阳,不禁发出了悠远无尽的情思。
纵不雅观全诗,作者由近及远形色俱佳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江天日暮、小篱疏梅”的画图。
这幅画,仿佛也散发着一阵阵清冷的清香,使我们不仅可以玩味到梅花的清高孤傲,朴素淡雅,也可以领略到作者幽冷凄清的心情。

7、严参《梅》

衣染龙涎与麝脐,裁云剪月作冰肌。
小瓶雪水无多子,只篸横斜一两枝。

我国公民对梅花有着分外的喜好,范成大曾在《梅谱前序》中说:“梅为天下丽人,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
”由此可见爱梅的普遍性。

严参的这首诗,虽然首先写了梅花的喷鼻香,但并不明显著以“喷鼻香”字,而是从“衣染龙涎与麝脐”下笔,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龙涎,麝脐,一个产于海上,一个产于陆地,稀奇难得,用此来形容使女.以显示使女之珍奇。

又以衣染二字写使女,就将梅花拟人化了,似佳人着妆,遍体飘喷鼻香。
下一句便是进一步就此生发。
“裁云剪月作冰肌”.洁白的梅花,象是裁掉天上白色的云彩,剪下银色的月光来做成。
一样平常的白色,已经令人想到了幽雅、高活,但这里是“作冰肌”,更使人想到梅花冰肌玉骨,显然是拟人化手腕、使人遐想到其高雅品质。

8、马知节《枯梅》

斧斤戕不去世,半醇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枚三四花。

梅花树的寿命极长。
老枝怪奇,骨骼清瘤。
马知节这首咏枯梅诗,便是赞赏枯梅虽屡遭磨难,但仍能顽强坚韧地成长着,有一点活力,也要开放出清香娱人的花朵。

这首咏枯梅的绝句,平叙中出奇,句绝而意未绝。
又可从中吸取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精神力量。

9、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暗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以画梅负盛名,他不但工于画梅,也长于咏梅,这首咏白梅诗,措辞明快流畅,意境幽美深邃.颇得“平中见奇”之妙。

这首诗中的白梅形象与墨客的目中形象里合一体、梅即我、我即梅。
“暗香”散作“万里春”是白梅的空想,也是“我”的空想,王冤幼年家贫,自学成材,仕途一贯未曾得意,济世之志却难以忘怀。

10、郑板桥《梅》

牡丹芍药各争妍, 叶乱花翻臭午天。
何似竹篱茅屋净、一枝清瘦出朝烟。

这首咏梅诗别出新裁,诗题为“梅”.却不写梅,一开头便标出“牡丹、芍药”这两种花国色天喷鼻香,富贵娇媚、可以说是花中王,再用“各争妍”加以描状,又把这两种花争奇斗艳、芬芳竞丽的韵态风致拈示出来,给人一种众妙纷呈,目不暇接之感。

实在,这首句极为平常,妙在次句一掌便把由首句直接塑造出来的俏丽形象打翻在地,狂风暴雨,打残了翠叶,吹落了花朵,在赤日炎炎的中午,散发着一阵阵臭气。
从视觉与味觉上,让你恶心.说到底是对首句的否定。
这两句明写牡丹芍药,实际是为写梅作铺垫,用前者的腐臭来衬托梅的清丽,正表现了他的一向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