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劳是三 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退休后每日进修诗词静享中华文字之美

《南柯子》是宋代词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农人劳作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农人费力生活的同情与怜悯,以及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一、背景与作者先容

王炎,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其词作多反响屯子生活和农人疾苦,情绪朴实康健,风格朴实无华。
这首《南柯子》即是他描写农人生产劳动生活的佳作之一。

二、词作赏析

1. 上片:自然景象的描述

首句“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阴沉、寒冷、即将降雨的氛围。
山色阴暗,彤云密布,预示着景象的变革,为下文的雨景和花景做了铺垫。

“数枝幽艳湿啼红”:此处特写镜头捕捉了雨中花朵的形象。
花朵上水珠晶莹,犹如少女眼中的泪珠,楚楚堪怜。
这一描写既生动又富有情绪色彩,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词人笔锋一转,抚慰人们不要由于风雨摧残花朵而惆怅。
这里既表现了词人对风雨的坦然态度,也为下片引出农人劳作的场景做了铺垫。

2. 下片:农人劳作的描述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这两句直接描述了农人在田间费力劳作的场景。
戴着蓑笠的农人,每天清晨就出门劳作,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
这一描写既生动又真实,展现了农人不辞费力的精神风貌。

“人间辛劳是三农”:词人发出感叹,指出春耕、夏耘、秋收是农人一年中最辛劳的三个时令。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农人的费力生活,表达了词人对农人的深切同情。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结尾两句点明了农人劳作的目的和期盼。
他们终年费力,犁透了田,灌足了水,便是希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景。
这里既表现了农人对丰收的渴望,也反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朴素欲望。

三、艺术特色与情绪表达

措辞平实,形象生动:全词措辞普通易懂,没有华美的辞藻和繁芜的修辞,但形象生动详细。
如“湿啼红”三字便生动地描述出雨中花朵的形象。

情绪朴实康健:词中流露出作者对农人费力生活的同情与怜悯之情以及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这种情绪朴实康健,没有矫揉造作的身分。

构造紧凑,层次分明: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层次分明;同时高下片之间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结

《南柯子》是一首描写农人生产劳动的词作。
词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以农人劳作为主体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朴实的措辞展现了农人费力生活的艰辛与期盼。
全词措辞平实形象生动情绪朴实康健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