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主题为

景象景象水,代代向未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快带孩子进修古诗词里的气象玄机

景象景象征象

自古以来便是

文人墨客热衷的元素

中国教诲报王佳实 摄

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里

隐蔽着哪些气候玄机?

快带孩子一起来学——

诗说——

夏季对流雨成因及特点

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诗词都少不了对雨水的描写。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墨客刘禹锡这首随处颂扬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包含两个奥妙的隐喻,用语意双关的手腕,既写了江上阵雨景象,又将少女的猜想、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奥妙地描述了出来。
而这句诗中的雨,指的便是“对流雨”。

王佳实 绘

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征象,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匆匆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集,就会形成对流雨。

对流雨的特色是范围较小、强度不一、持续韶光短,且随韶光变革迅速。

对流雨一样平常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傍晚,由于中午日照强,蒸发兴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后冷却,随意马虎成云致雨,结合对流雨范围小、历时短等特点,就会涌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征象啦。

诗说——

不同景象带之间的差异

我国边陲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象和光鲜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不相同的景象特点在古诗中也有所表示。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代墨客王维在前往边塞途中所写的《使至塞上》,描述了塞外辽阔壮丽的沙漠风光。

诗中的居延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军事重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

中国教诲报易鑫 摄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沙漠景象。
其景象特色为极度干旱,降雨稀少,且多集中在6月-8月,年均匀降水量50~60毫米;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冬季最低温可至-37~-30℃。

而与王维诗中描述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景象不同,位于季风区的江南地区,则有另一番别样的自然景不雅观。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这首《江南春》通过江南妖冶春光里的桃红柳绿和小雨蒙蒙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将江熏风光描述得更加迷离奇丽。

个中四百八十寺指南朝天子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楼台在此处是指寺院建筑。
杜牧着眼于江南特有的景致,凝练自然地展现了江南繁华奇丽的风光和湿润多雨的景象。

那么这与江南的景象特色有何关系?

诗中描写的江南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紧张景象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时令分配均匀。

与《使至塞上》中描述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景象相比拟,江南地区景象温暖、降水充足。

在我国的有些地区,总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涌现某种景象特色,这便是地方性景象。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通过对暮东风景的描写,抒产生发火者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个中的“梅子黄时雨”是指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梅雨是长江中下贱地区每年6、7月份涌现持续阴雨的景象征象。

每年从春季开始,含有大量水汽的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并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了长条形雨带。
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雨带就向南压,反之则会向北抬。

王佳实 绘

而初夏时节的长江中下贱地区,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持久的“拉锯战”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也就造成了江南地区初夏时节的梅雨。

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标准》定义第一个雨期的开始日为入梅日,末了一个雨期结束日的越日为出梅日;同时将江淮流域梅雨分为三个区域,即江南区、长江中下贱区、江淮区。

气候古诗小问答

实在还有更多诗词中的气候知识

等待小朋友们发掘,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词呢?

这道大略的问题

老师家长可以考考孩子:

叨教“忽如一夜东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中

描述的是冷锋还是暖锋?

快在评论区发出你的答案吧!

本文转自|中国气候微信公众年夜众号

来源: 中国教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