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在临去世之前会发出它这生平当中最凄美的叫声,因此人们也常常把某位作曲家生命中末了创作的一部作品称之为“天鹅之歌”。
例如莫扎特遗作《安魂曲》、瓦格纳末了一部歌剧《帕西法尔》等作品。

8月12日

指挥家张艺将为大家带来奥地利作曲和指挥大师古斯塔夫·马勒平生的末了一部作品《D大调第九交响曲》。
他将执棒中国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这部作品。

无论在何处定居

马勒总喜好在小屋中作曲

作曲大年夜师马勒的天鹅之歌

小木屋多被保留下来

被称为“马勒小屋”

患上“世纪病”的

作曲大师

古斯塔夫·马勒生于1860年,去世于1911年。
人们常用患有“世纪病”来形容这位性情内向、内心自卑、缺少归属感的作曲家。
在张艺指挥看来,正是马勒的这种性情,造诣了他伟大、深刻的音乐。

\"大众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认为自己很不幸。
但作为察看犹豫者来说,马勒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他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总监,横跨欧美两大洲的指挥大师,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都非常受到欢迎。
纵然如此,他在生理上却是一个弱者。
但这种懦弱外在的表现便是极度强势,无论在奇迹还是家庭中。
很多不幸是由他自身性情造成的,但这种性情对付我们子弟来说却是财富。
如果他的性情很爽朗的话,大概他的作品只能在当时受到欢迎,而无法在本日仍旧充满震荡。
\"大众

——张艺

马勒去世后灌制的面部模型

马勒的天鹅之歌

《第九交响曲》

马勒《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909至1910年。
很可惜,直到1911年5月18日马勒去世,这部作品都未能迎来首演。
直到1912年6月,这部交响曲才由马勒的学生,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执棒首演。
与马勒其他多部交响曲一样,这部作品也以独特的角度核阅着“去世亡”这一永恒的艺术命题。

第一乐章:清闲的行板,D大调,扩大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C大调,以缓慢的兰德勒舞曲速率

第三乐章:回旋曲,诙谐地,A小调,很快的快板

第四乐章:慢板,降D大调,回旋曲式

指挥:张艺

马勒只活了51岁,以是在严格意义来说,马勒没有经历过老年。
他第一部交响曲创作于29岁的时候,他所有9部交响乐的创作只有22年,以是他的创作生涯也并不长。
以是他作品中对去世亡的磋商不是生老病去世。
纵不雅观马勒的生平,他既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察看犹豫者,更是一个讲述者。
透过这9部交响曲,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短短的21年的创作生涯中,马勒对付去世亡的不同意见。
第九交响曲是讲述永生,第一交响曲的时候更加世俗一些,每一部都不相同。

《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光怪陆离。
第二、三、四乐章倾向晚期浪漫主义一样,而第一乐章对当代主义的音乐影响则更大。
第二、三、四乐章则是对人生的回顾,熟年轻的影象、有战斗的精神,第四乐章则是对临去世的描述。
但我个人认为,第四乐章中马勒对去世亡的意见已经不至于物理层面的去世亡,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永生”。
死活是一种循环地互动,从宗教角度来说可能更能阐明。
尤其在作品的尾声,孱弱的弦乐末了以一个线条走向结束,仿佛人的生命走向宇宙,一划而过。
以是在我看来,这部交响曲不是悲观的而是积极的。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马勒《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马勒亲笔信

从马勒交响乐作品中品味

不同指挥大师的

“人生履历”

◆ ◆ ◆

马勒的音乐是非常开放的,每个指挥都能把自己的经历融进他的音乐中。
克劳迪奥·阿巴多曾说,《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是他年轻时候在维也纳上学时,在夜晚看到的维也纳老式葬礼的军队的样子。
我们从卡拉扬演出的《第九交响曲》入耳不到任何痛楚的身分,而伯恩斯坦对痛楚的磋商可谓到了极致了。
我想这和卡拉扬的经历有关系,他生平的奇迹都非常顺利,他无法想象到马勒的痛楚,他作为“指挥帝王”能理解的大概是马勒的强势。
而伯恩斯坦大概汲取到的是马勒作为犹太人的痛楚。
以是每个人对马勒的理解都不相同。
我们作为东方人而言,这些体会对我们来说都不是自身的。
唯一的桥梁是《大地之歌》,《大地之歌》恰好是马勒对东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以是我在指挥过《大地之歌》后,对马勒的作品理解更有把握了,也因此选择演绎这部思想最具震荡力的《第九交响曲》。

注:《大地之歌》是马勒在《第八交响曲》后创作的一部管弦乐组曲,创作于1908年。
作品采取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在泰西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歌词为李白《悲歌行》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歌词为张继《枫桥夜泊》

第三乐章:“青春”歌词为李白《客中行》

第四乐章:“美女”歌词是李白《采莲曲》

第五乐章:“春天的醉者”歌词是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第六乐章:“永别”,歌词前半部分来自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后半部分来自王维《送别》。

“我的时期会到来的”

迢遥的音符在本日却仍有共鸣

◆ ◆ ◆

马勒曾说:“我的时期会到来的。
”二十世纪以来,马勒的交响乐作品越来越受到音乐界的重视。

本日的不雅观众与马勒是有共鸣的。
我们本日听马勒的交响曲并不以为熟年代的隔阂,这正是由于艺术的永恒。
我在中学的时候就非常迷恋马勒的交响曲,中国演马勒的交响乐作品是非常晚的事情。
我印象中九十年代才逐渐演。
2000年往后,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在中国溘然大热起来,乃至是60年代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在欧美全面复兴,以及80年代在日本风靡往后,最大规模的浪潮。
我第一次听马勒九便是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开始学习指挥,还在学习小提琴。
本日的不雅观众接管能力,尤其是青少年,比以前强很多。
古典音乐不是大水猛兽,它须要人们去接管他,我也希望更多青少年走进音乐厅来聆听这部震荡心灵的伟大作品。

“走向永恒——马勒的天鹅之歌”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会

演出韶光: 2016.08.12

演出戏院:音乐厅

价格:80/120/200/260(套票优惠)/320(套票优惠)/400

特惠信息

套票优惠:本场演出320、260两档票价尽享2张85折,3张及以上8折!

官网专享:各档票价尽享95折!
1.2米以下儿童回绝入场。

指挥

指 挥:张艺

演出团体: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曲目

第九交响曲 【马勒 曲 】

Ⅰ:清闲的行板

Ⅱ:从容的兰德勒舞曲速率(谐谑曲)

Ⅲ:诙谐的回旋曲

Ⅳ:柔板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文案:海杰

编辑:乐阳

·走向永恒——马勒的天鹅之歌·

国家大剧院

艺术改变生活

微旗子暗记:ncpa66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