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转,谁主沧桑?

秋风萧瑟,昼短夜凉。

荷枯菊傲,枫红柳黄。

草木凋落,白露化霜。

四言古体诗秋天放言感时感事之作沧桑感慨凝集在字里行间

寒号鸟堕,夏虫命殇。

蝇头睚眦,一梦黄粱。

笑言春申,太息孟尝。

渔舟唱晚,五湖帆扬。

一咏三叹,何事断肠?

倦客枯槁,白发苍苍。

孰能解忧,依然杜康。

斜阳共饮,山高水长。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偶数句押ang韵,一韵到底。
全诗共分3部分,每部分8句,首句至“白露化霜”为第一部分;“寒号鸟堕”至“五湖帆扬”为第二部分;“一咏三叹”到末了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物候和时令变革。
星移斗转,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秋日。
此部分的“秋风萧瑟,昼短夜凉。
荷枯菊傲,枫红柳黄。
草木凋落,白露化霜”都是秋日范例的景象,用语虽有悲惨之感,但也不乏豪迈气候。

第二部分是历史和人生之感悟。
讥讽寒号鸟不为日后打算之屈曲,感叹夏虫不可与之言冰之至理,鄙视睚眦必报和追逐蝇头小利之不智,抒发对黄粱一梦之感慨。

第二部分提到历史人物春申君、孟尝君,化引了《滕王阁序》之名句“渔舟唱晚”,引出对泛舟五湖之神往,志向尽在诗句之中。

第三部分是个人感慨和感叹。
一咏三叹间为什么泪水迷湿了双眼?缘自倦客流落后的形销骨立和镜中的“白发三千丈”。

谁又能阻挡得住光阴的脚步?还是“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吧,何以解忧,还是杜康!
斟满羽觞,招手唤斜阳共饮,一醉方休。
醉后好好睡一觉,来日诰日又是一个艳阳天!
往后的日子山高水长,无限风光在险峰!

谈谈四言诗句。
懂得诗歌发展史的朋友都知道,诗歌始于四言、兴于四言,但终极抛弃了四言。
如历史上早期的诗歌集《诗经》多为四言句,但由于四言句缺少变革,不符合汉措辞的声律美,自魏晋往后四言句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被五言和七言所取代。

为什么四言句不符合声律美?由于汉字组词以双字为最多,四言句基本全为双字构造,缺少节奏之变革。
如同一所建筑内全是对称的构造,那居住久了一定会觉得单调而缺少美感,产生审美疲倦。

举个例子,四言句“甲乙丙丁”,基本都是“甲乙|丙丁”这种构造,单调得很。

而五言句则不然,如五言句“甲乙丙丁戊”,有“甲乙|丙丁戊”、“甲乙|丙丁|戊”、“甲乙|丙|丁戊”、“甲乙丙|丁戊”等多种构造,变革多端、神鬼莫测,七言句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缺少变革、缺少声律美等缘故原由,四言诗句逐渐被淘汰,但曾经涌现过的精良四言句并没有消逝,而因此针言的办法固化并存活了下来,与我们终生相伴。

现在写四言诗的人很少了,我写的这首四言古诗也是有时即兴之作,并未经由苦苦雕刻和琢磨,属于一时感情的真实抒发吧。

朋友们,关于诗歌发展史,关于我写的这首四言古诗,有何高见?敬请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