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古诗词赏析 离思五首元稹 唐诗三百首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平凡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古诗今译:

其一

爱在清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清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样平常。

其二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清闲地翻看玄门书本慵

其三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轻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以为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以为别处的云黯然失落色。

纵然身处万花丛中,我也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悄悄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讲授: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少焉,很短的韶光。
⑶散漫:逐步的。
⑷慵(yōng):

品鉴鉴赏:

其一

其一是回顾情人晓镜中残妆慵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美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详细环境氛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成分与人物生理层次。
“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真切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比拟;“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比拟;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洒脱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比拟。
“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弯曲: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
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回籍,小轩窗,正装扮。
”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去世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冲破并浓缩了时空界线。
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顾,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以是了。
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憧憬,都能勾引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代价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利用了暗喻的手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彷佛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
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由于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
正是由于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墨客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矢志不移的朴拙。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便是采取巧比曲喻的手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落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弯曲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落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墨客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由“花丛”,

第四句即承上解释“

其五

“平凡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墨客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墨客摘了梨花,不便是由于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达诗文,更主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彷佛那洁白的梨花,悄悄地在枝头绽放。
可是,妻子已经由世,满树的梨花凋落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
墨客把利用比喻的手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创作背景: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伤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穷苦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去世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个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墨客。
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从前家贫。
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
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
后转而寄托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末了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诗作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富丽,色彩浓郁,铺叙弯曲,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腕富于情趣。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笔者小札:

这组诗中第四首最为出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千古名句,在之前,已经略为分享过;本次,由于读者留言,以为只有其四不过瘾,想看全组诗,故而分享,请您查收!

编辑:小孤鹜;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