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南天竺人,生卒年月不详,婆罗门种姓,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是《洗髓经》、《易筋经》的撰写者。
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
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期间航海到广州。
梁武帝信佛。
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后出禹门游化终生。

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别号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
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
出家往后,精研三藏内典。
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梵衲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三祖僧璨大师

中国佛教正脉禅宗祖师简介及画像

僧璨(约公元510年-606年),又作僧粲,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生年及业绩不详,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给与衣钵为禅宗三祖。
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于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
他曾著有《信心铭》传世。
《信心铭》和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祖道信大师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1],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
公元580年4月3日,司马道信出生。
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青鸟使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
公元644年(贞不雅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
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五祖弘忍大师

唐代禅宗五祖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1]又说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6]东山法门首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六祖慧能大师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续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民气,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外洋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养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
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敷以谈禅。
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
”[1]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登基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上面文章由网络上传,图片由画家陈致佳创作供应,感激你的分享[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