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意象,是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最为钟爱的意象之一。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象征着祥瑞和。
李白诗中反复涌现大量的“龙”意象,绝对的是“前无古人”,这不但使有诗仙之称的“谪神仙”李白的诗在表现手腕上更为奇幻玄妙,色彩斑斓,而且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彷佛与他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无论是他人生得意,还是失落意,都成为了他情绪的寄托。

  龙的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已然不再是纯挚的意象本身,而是墨客授予它们感情和生命,起到了深化诗歌精神内涵的浸染。

  首先,李白《蜀道难》中的龙意象就语出惊人,例如个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个中的六龙,即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六龙回日”,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环往来来往,形成昼夜。
“六龙回日”也用来比喻太阳神。
李白诗中则通过“六龙回日”这个典故,表示蜀道穿越秦岭及主峰太白山之嵬峨,彷彿可以触碰到天上驾驭六龙的羲和,或太阳。
表示了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墨客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

  而李白是复苏的,他在《日出入行》中则提出“六龙所舍安在哉?”这一对 “六龙回日”神话的质疑。
让你认识到作为一位伟大墨客的不同凡响之处。
他在形象思维中仍旧重视科学思维的态度,令人感叹。

朱文杰李白诗中的龙意象

  李白有一句诗“骑二茅龙上天飞。
”出自《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首诗也是写西岳西岳与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一句“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涯来”堪称千秋不朽的佳句。
该诗中的“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同样气势非凡。

  “骑二茅龙上天飞。
”茅龙,据《列仙传》说,神仙使卜师呼子先与酒家妪骑二茅狗,骑上后立即变成飞龙,仙游羽化。
呼子先这个人是汉中郡城关外的卜师,遐龄一百多岁。
临将离开汉中时,他对卖酒人家的老妇人说:“赶紧装扮服装,当与你一起到中陵王那里去报到。
”夜里有神仙拿着两只茅草编扎的狗来,喊子先,子先把个中的一个给了卖酒的老妇人。
骑上之后,竟然是龙。
他们一同上了西岳。

  丹丘子即元丹丘,是一位“素与烟霞亲”的游仙,其生平与李白关系密切,诗仙游仙,情志相投,友情深厚。
李白与之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送别元丹丘归赴长安时写的,诗写于西岳云台峰(北峰)。
当时李白四十四岁,已经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李白在诗中抱负着丹丘子从蓬莱西归京师,出入于九重之中,沐浴着圣上的光辉。
倘若丹丘子的玉浆能赐故人一饮的话,我将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神仙的“茅狗”,霎光阴化作飞“龙”,直飞上云天。
这也表现出墨客对神仙飞升的神往与仰慕。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有:“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诗中的“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
”墨客以龙吟来反响岩泉震荡,使得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郁。

  李白《梁甫吟》一诗写道:“我欲攀龙见明主。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
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人物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 “欲攀龙见明主”,得到天子赏识重用。
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
诗中还有“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张公,指西晋张华。
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留莫邪。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落。
雷焕去世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由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溘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
这个故事,表明李白仍希望着。
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其余,《晋书•张华传》载有:“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
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不雅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
’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
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
”个顶用华阴土拭剑,华阴在陕西,今华阴市。
看来这一段典故亦和陕西有关。

李白诗中写到龙的不少,他的《玉壶吟》有:“朝天数换飞龙马”。
飞龙马:古时天子有六个马厩,个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马。
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
意为:上朝时常常换乘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名马。

  他的《送杨隐士归嵩山》有:“上苍骑白龙。
”骑白龙:飞升羽化之意。
用东汉瞿武故事。
据《广博物志》载:“东汉瞿武七岁便专服黄精紫芝,入峨眉山修道,由天竺真人授以仙诀,乘白龙羽化。

  他的《古风其三十一》有:“明年祖龙去世。
”祖龙为秦始皇;《古风五十九》有:“龙虎相啖食。
”啖食,吞食。
意指诸侯相互吞并,如龙争虎斗。

  李白还有《送别离》:“君失落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意思是君主用臣如果失落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
而权力被藏有野心的奸臣盗取得手,则会由老鼠变成吃人的猛虎。

  《北风行》:“烛龙栖寒门。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
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尤其令我惊叹的是李白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诗中写有六处带龙的句子。
分别是:“天子遥分龙虎旗”“龙蟠虎踞帝王州”“征帆逐一引龙驹”“何似龙骧出峡来”“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一首并不长,只有四十多行的诗中,竟连续涌现六处有龙的句子,并贯穿全诗。
这在唐诗中极为罕见,也是孤陋寡闻的笔者之仅见。
还也让我见识了诗仙李白对龙这个意象的钟爱和推崇。
愚以为在李白诗仙名号外,应再戴上“龙墨客”的帽子。

  一首诗中,六句说到龙的,还有白居易 《黑潭龙》:“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喷鼻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多少很多多少,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但白居易此诗专写 龙,题目便是《黑潭龙》,六处有龙那肯定不敷奇了。
而且白居易其他写龙的诗也不多,他传世之诗《长恨歌》中有一句“天旋地转回龙驭”。

  李白的诗,常用龙来比喻事物,形成了一种大意象。
这种意象承载了非常丰硕的艺术内涵,使作品主题更加光鲜集中,作品因而更加光彩四溢,引人瞩目。

  李白《留别金陵诸公》中有:“三龙纷战役。
”李白《金陵望汉江》中有:“派作九龙盘。
”加上前边说到的《蜀道难》中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诗中写龙带数字的句子,适值为“三龙”“六龙”“九龙”,真乃吉祥的三六九。
于是笔者想,唐代墨客中写龙带数字的句子从一到九不知是否都有呢?一搜索竟然全有。

  李白诗中写到了“三龙”“六龙”“九龙”,周朴《哭李端》诗中有“一龙”,即“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
”“孤凤去”与“一龙沉”,婉言人逝世。
这两句还是有凤有龙的对仗句。

  贯休《题成都玉局不雅观孙位画龙》诗中有:“二龙”,即“金城柱上有二龙。
”李白《古风其十六》中亦有:“宝剑双蛟龙。
”双亦为二。

  李咸用《西门行》诗中有“四龙”,即“四龙或跃犹依泉。
”西汉《淮南子》一书中提到的万物初祖,是开山祖师的嫡系后代。
四龙,分别是:飞龙(羽族之祖)、应龙(毛族之祖)、蛟龙(鳞族之祖)、先龙(介族之祖)。

  应物《龙潭》诗中有“五龙”,即“五龙潜处野云闲。
”“五龙”:《春秋命历序》中有:“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神仙,玄门称为五行神。
《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注:“五龙,五行之龙也。
”《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注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
长曰角龙,木仙也。
次曰徵龙,火仙也。
次曰商龙,金仙也。
次曰羽龙,水仙也。
次曰宫龙,土仙也。
”亦谓五龙的法术。

  张说《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也有“五龙”,即 “山带五龙长”,此诗中还有“何年下凤凰。

  李颀《王母歌》诗中有“七龙”,即“七龙五凤喜相迎。
”而一句诗中兼有龙凤意象,也较难得。

  贯休《少监三首》诗中有“八龙”,即“八龙三虎森如也”。
八龙,神话中的八匹龙马。
《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
”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后以“八龙”称誉才学出众之士。
唐沈佺期《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中亦有 “人擅八龙奇”。
传说中的伏羲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除过李白诗中的“派作九龙盘”,武则天《游九龙潭》中亦有:“潭心倒九龙。

  唐诗中写龙带数字的从一到九竟然全有,而李白占了三句,如算上“双蛟龙”,那就占到四句了。
真称得上是唐代第一的“龙墨客”而无愧!